分析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癫痫频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2017-12-11巴瑞霞
巴瑞霞
【摘要】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癫痫频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80例癫痫频繁发作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0例。两组均应用咪达唑仑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联合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癫痫频繁发作患者中效果显著, 且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 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 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癫痫;频繁发作;综合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100
癲痫是由脑部疾病或脑外伤等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 现已成为仅次为头痛的第二大神经科常见病。目前, 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控制惊厥发作频次已成为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咪达唑仑就一种脂肪胺乙氧基磺化物(AESs)药物, 国外已存在小样本研究, 且收效较佳, 而国内对其应用效果仍有待研究[1]。本院对80例癫痫频繁发作患者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治疗, 且为保证治疗效果, 全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癫痫频繁发作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学(第8版)[2]中的诊断标准;每个月发作频次≥12次;本次研究内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18~48岁, 平均年龄(35.5±5.3)岁;病程1个月~5年, 平均病程(3.5±1.2)年。研究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18~48岁, 平均年龄(35.4±5.4)岁;病程1个月~5年, 平均病程(3.4±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抗癫痫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咪达唑仑治疗:0.13 mg/kg咪达唑仑, 缓慢静脉推注, 剂量<3 mg, 之后静脉维持用量在1.0 μg/(kg·min)。根据患者疾病发作频次调节咪达唑仑用量, 但总量应<5.0 μg/(kg·min)。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病情观察、健康宣教、输液护理、病情发作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 方法如下:①癫痫发作时护理:癫痫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惊厥, 此时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安放在安全的平面上, 并尽快移开四周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的物品。立即拉好床栏避免患者坠床, 并使其保持平卧姿势, 将头偏向一侧, 清理鼻腔、口腔内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停止癫痫后护理:患者癫痫发作停止时, 应摆正其体位, 仍将头部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患者因惊厥等症状发生高热, 应先对其实施物理降温。③用药观察:采用持续性咪达唑仑静脉滴注时,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 特别是呼吸情况, 可提前备好复苏气囊与气管导管等抢救设备, 以便在病情变化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咪达唑仑治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并指导家属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④安全护理:惊厥发作时, 患者可出现肢体挣扎症状, 需要注意是, 对强直阵挛发作患者, 切勿硬性压住或抓住其四肢制止惊厥, 应使其改为侧卧位, 并进行急救处理。⑤生活护理:保持病房内环境整洁、干净, 温湿度适宜, 经常消毒与通风。待患者病情稳定时, 可为其提供书籍、报纸、音乐等娱乐项目。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患者说明癫痫可以治疗, 且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 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以便提高其对抗疾病的信念, 强化就医依从性。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72 h, 根据神经内科学(第8版)[2]中的相关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相较于治疗前, 发作次数降低>75%;有效:相较于治疗前, 发作次数降低50%~75%;无效:相较于治疗前, 发作次数降低<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对比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 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效果、主动服务意识与人性化关怀, 总分>75分为护理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40例患者均对护理服务满意, 满意率100.00%;对照组34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 满意率为85.00%。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6, P<0.05)。
3 讨论
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统计, 癫痫的年发病率为28.8次/10万, 总患病率约为7.0‰, 其中1年内活动性癫痫的发生率为4.5‰[3]。目前, 癫痫患者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其中有70%的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可转变为频繁发作性癫痫, 这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4]。有研究指出, 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则对患者的脑部损伤越重[5]。因此, 采取有效的药物与护理方案保证癫痫频繁发作患者治疗效果十分必要。
咪達唑仑是一种苯二氮类药物, 它能够快速结合于苯二氮受体, 其药效果是安定的2~3倍, 亲和力是其2倍, 十分利于穿过血脑屏障而快速弥散[6]。同时, 咪达唑仑能够抑制大脑皮层、丘脑及边缘系统的异常放电, 降低脑氧代谢率, 继而快速对抗癫痫症状。同时, 为了进一步保证咪达唑仑的静脉滴注的治疗效果, 本院对研究对象实施癫痫发作时护理、发作后护理、用药观察、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相符[7-10]。
综上所述, 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联合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癫痫频繁发作患者中效果显著, 且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 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曼莉, 陈陪能. 苯巴比妥钠注射剂与咪达唑仑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当代护士, 2016(12):63.
[2] 刘鸣, 谢鹏. 神经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78.
[3] 喻莉, 曾富荣.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0):123-125.
[4] 张春玲. 小儿癫痫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价值探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23):112.
[5] 孟凡玲, 童丹, 付勤. 儿童难治性癫痫实施全面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 34(4):322-324.
[6] 苏晓娟, 华莎, 宋娟.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6):386-388.
[7] 范良勤, 张鸿, 何琴莉, 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 44(3):
536-538.
[8] 任芳, 马芳, 李霞.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 2016(18):54.
[9] 周桂芬, 路新国, 刘艳青, 等. 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癫痫频繁发作65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6):41-42.
[10] 尹玥. 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滴注治疗90例癫痫频繁发作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外医疗, 2012, 31(12):166-167.
[收稿日期: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