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33例经验体会

2017-12-11杨政漆秋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4期
关键词:鼻内镜

杨政 漆秋菊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方法 33例(3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 均给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 术后给予相应处理, 随访6~12个月, 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33例(36眼)患者随访6~12个月后, 治愈30眼 (83.3%), 好转4眼 (11.1%), 无效2眼(5.6%), 总有效率为94.4%。结论 相对传统的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诸多的优点, 但也需要掌握适当的手术技巧, 把握好手术适应证, 做好术后的随访及处理。

【关键词】 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41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 是由于鼻泪管狭窄、阻塞, 导致泪液在泪囊内滞留, 伴发细菌感染而引起, 常见于中、老年妇女。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方法, 该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较好, 但有损伤较大、术后遗留面部瘢痕等缺点。1989年McDonogh等[1]完成了第1例当代的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 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并展示了该术式具有损伤小、无面部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本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33例(36眼),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3例

(3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 其中男7例(7眼), 女26例(29眼);年龄21~58岁, 平均年龄35.3岁;病程1~32年, 平均病程

5.5年。所有患者均有溢泪、溢脓症状, 泪道冲洗不通, 可见脓性或者粘液性分泌物流出。所有病例术前均常規行泪道碘油造影及鼻腔检查。

1.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下方垫头圈, 使头部抬高10~20°并偏向手术侧以利于手术进行。根据患者不同情况, 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下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用浸有2%丁卡因10 ml及1‰肾上腺素2 ml的棉片作鼻腔表面麻醉, 1%利多卡因3 ml作鼻丘附近黏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如有鼻中隔偏曲、钩突息肉样变、中鼻甲前端肥大等病变作相应处理。以中鼻甲前端附着点为中心, 向前1.5 cm

处, 用镰状刀作一略呈弧形切口, 向后分离黏骨膜达钩突前缘, 去除黏膜, 暴露鼻腔外侧壁的额突及泪骨部位的骨面, 约1.5 cm×1.5 cm大小。用电钻或者咬骨钳去除上颌骨额突及泪骨, 形成一个骨性开口, 充分暴露泪囊, 开口必须大于1.0 cm×1.0 cm。使用泪道探针从泪小点插入, 在探针的指导下, 用镰状刀在泪囊内侧壁作“U”形切开, 将其翻转于鼻腔, 此时多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 再行泪道冲洗, 即可确认泪囊已开放, 凡士林纱条覆压此瓣并填塞鼻腔。

1. 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0 d以预防感染, 术后第2天拔出填塞凡士林纱条, 并以地塞米松5 mg加庆大霉素8万U及适量生理盐水行泪道冲洗, 术后1周1次/d, 2~4周

1次/周, 以后1次/月至6个月。鼻腔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舒良)喷鼻以减轻组织水肿, 减少瘢痕及肉芽形成。本院常规术后第2周行第1次鼻内镜检查, 此后依据术腔恢复情况决定随访及鼻内镜检查间隔时间, 及时清理泪囊造口附近的血凝块、肉芽及坏死组织。

1. 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周兵等[2]的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鼻腔造孔形成, 上皮化, 流泪、流脓症状消失, 冲洗泪道通畅;好转: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 上皮化, 症状减轻, 冲洗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无效:冲洗泪道不通畅或加压后仍不通, 造瘘孔闭锁。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手术成功, 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33例(36眼)患者随访6~12个月后, 治愈30眼 (83.3%), 好转4眼 (11.1%), 无效2眼 (5.6%), 总有效率为94.4%;无效2眼中1眼为骨窗开口过小, 1眼为小泪囊, 均为术后泪囊造口肉芽阻塞及瘢痕增生导致手术失败。这2眼失败病例1眼经眼科泪道置管, 另1眼经眼科鼻外径路手术治愈。

3 讨论

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 减少手术并发症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33例(3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手术治疗, 回顾性研究这些手术病例并结合前人的经验教训, 有以下体会。

3. 1 关于骨窗的大小 骨窗的大小是手术成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骨窗过小, 泪囊暴露不充分, 致使切开泪囊不到位, 从而使泪囊造口过早愈合导致手术失败;骨窗过小, 术后肉芽及瘢痕增生也较大骨窗更易阻塞泪囊造口使得手术失败。本组病例中就有1眼为术中骨窗开口过小, 术后肉芽增生阻塞造口致手术失败。故术中骨孔须下达鼻泪管开口上端[3], 上达内眦韧带下方, 前至泪骨前嵴, 后至钩突前触脚处。骨孔要达到直径1.0 cm以上。

3. 2 术后随访及鼻内镜检查处理 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早期病例的手术失败原因多为凝血块、分泌物、新生肉芽及脱落坏死组织阻塞吻合口所致, 远期病例大多为黏膜上皮组织增生、瘢痕增生阻塞吻合口所致[3-6], 所以术后的随访及鼻内镜检查处理非常重要。本院常规术后第2周行第1次鼻内镜检查, 此后依据术腔恢复情况决定随访间隔时间, 直至造口处上皮化。鼻内镜下主要检查泪囊造口处有无血凝块、有无粘连及肉芽生长等情况并给予清除, 防止泪囊造口堵塞、避免鼻腔粘连。

3. 3 尽量避免选择小泪囊手术 小泪囊鼻内镜下鼻腔吻合术手术难度大, 成功率低[7, 8]。本组病例中就有1眼失败病例为小泪囊, 此病例术中发现泪囊极小, 切开泪囊内侧壁难度较大, 术后很快肉芽瘢痕增生堵塞造口导致手术失败。故术前泪道冲洗时如发现冲洗出脓性或者粘液性分泌物量较少时, 均须怀疑为小泪囊, 可进一步行泪囊碘油X线摄片检查, 如影像学检查发现为小泪囊者, 不可一味追求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此时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更具优势[9, 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鼻内镜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手术疗效分析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致鼻中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对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