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2017-12-11闫丽娜
闫丽娜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全身麻醉(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全麻恢复期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3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8.7±1.2)分高于对照组的(77.5±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8.4%高于对照组的8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的1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对全麻恢复期患者进行干预,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提高全麻恢复期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循证护理;全身麻醉恢复期;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99
EBN是随着循证医学发展而出现的护理学新理念, 医护人员在计划其护理行为过程中将科研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得实证, 作为临床护理依据的过程, 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新模式 [1], 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趋势, 被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是手术后患者早期恢复的场所, 包括手术后全麻及区域麻醉后患者。保障患者从手术和麻醉状态安全平稳恢复是PACU的主要工作, 也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对本院PACU全麻恢复期的126例患者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 探讨循证护理的优点, 为今后的实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PACU收治的全麻手術后麻醉恢复期患者126例, 男77例, 女49例, 年龄6~82岁, 平均年龄(47.3±11.6)岁。其中静脉复合全麻+气管插管91例, 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24例, 单纯静脉复合全麻11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3例。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每个患者的全身状况、术中情况、结合全麻恢复期的特点(从呼吸、循环、神经系统进行循证观察)及可能出现的相应并发症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监测, 针对评估、监测结果, 对每个患者提出针对性的临床问题并应用电子检索系统和期刊检索系统找出循证数据支持, 将循证观察及循证支持的结果运用到实践的治疗护理中, 制定并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 2. 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护理人员对手术的了解, 及以往护理经验进行密切观察对症处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术后3 d进行回访, 主要针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的评价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参照《手术室工作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修订版)》[3]拟定护理质量评分量表, 总分值为100分, 其中包括护理管理质量40分、安全管理20分、护理工作质量20分及医院感染控制20分, 评分>90分为优良, <70分为亟待改进。根据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定护理满意度,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8.7±1.2)分高于对照组的(77.5±
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8.4%高于对照组的8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的1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全麻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麻醉恢复期是全麻术患者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 为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关键时期, 也是围麻醉期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 [4]。由于麻醉和手术创伤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 手术结束后, 残余的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仍存在着干扰作用, 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生命体征变化。因此, 围麻醉期全程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平稳度过恢复期, 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必须选择一种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模式[5, 6]。传统护理模式主要针对全麻患者恢复期出现问题和并发症进行管理, 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寒战等的处理, 但缺乏麻醉患者个性化和差异化管理, 导致很多患者主观感较差, 麻醉恢复质量不一 [7, 8]。而循证护理是护士审慎、准确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 结合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并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 制定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科学护理方案 [9, 10]。同时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 可简单的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 这也是循证护理的核心, 只有遵循和应用科学依据, 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本文以循证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其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8.7±1.2)分高于对照组的(77.5±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8.4%高于对照组的8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的1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整个护理细节的完善和实施预防性措施有关。
综上所述, 通过循证护理对全麻恢复期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全麻恢复期的安全性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在医学领域也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及价值。
参考文献
[1] Dicenso A, Cullum N, Ciliska D, et al. Evidence-Based Nurs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ublic Health, 2000, 3(1):7-8.
[2] 吉晓萍, 吕晴. 循证护理在预防全麻术后恢复期并发症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7):138-139.
[3] 刘娟. 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评价. 上海护理, 2016, 16(7):77-79.
[4] 宋爱胜.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31(24):102-104.
[5] 唐爱春, 涂燕喜, 郭瑞萍. 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3):400-402.
[6] 孙秀杰, 莫剑妹, 胡文知, 等. 全麻术后监护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24):3792-3793.
[7] 赵超男. 循证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应用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2010, 2(6):119-120.
[8] 杨文娴, 邓彩霞, 梁建丽, 等. 循证护理在全麻病人低体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16):2483-2485.
[9] 肖巧华. 循证护理在全麻后留置尿管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2):235-236.
[10] 吴少芬, 吴珊瑚, 苏雪娥. 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应用效果分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1):109-110.
[收稿日期: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