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

2017-12-11高毅军

甘肃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氛围主体作用创新教育

高毅军

【关键词】 创新教育;氛围;主体作用;合作;探究

【中圖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49—01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语文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农村语文老师,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语文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只有首先了解并协调好师生课堂心理,才能很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即在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语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农村地区学生和城市同龄的学生相比,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思维定势,思辨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他们对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对老师的探究式学习不配合。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教师要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主动探讨适合农村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摒弃过去对学生的看法,针对农村中学生思辨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课堂结构,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教师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克服农村中学生不敢发言、不敢讨论的畏惧心理弱点,如在教学中,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此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方法和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三、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有些学生由于授受式学习而长期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缺少独立思考,无法主动独立去探究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坚信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高估自己可怕,但低估自己更可怕,克服“我不能、我无法、我办不到”的畏难心理,相信自己能行。

由于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很多农村中学生语文成绩差,缺乏兴趣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要努力培养语文兴趣。新课程强调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农村中学生还要改变学习方式,不再只是被动地倾听教师讲解,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当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改变之后,学生也应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学习。学生开始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阅读课文,的确有些摸不着头脑。开始实施新课程,师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可以确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有所提高。

最后,我认为应该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课改前的状态,就会使语文教师丧失激情。家长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认可程度与其教学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及生源。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评价和考试制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编辑:蔡扬宗endprint

猜你喜欢

氛围主体作用创新教育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