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略谈

2017-12-11王彩霞

甘肃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

王彩霞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0—0042—0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但并不是完全依赖学生自身展开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實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激发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地培养学习习惯。课内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回答问题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我常走访学习小组辅导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持久地培养,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三、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具体如下:(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为此,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3)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编辑:郭裕嘉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