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7-12-11李建华

甘肃教育 2017年20期

李建华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困生;转化;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38—01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學习起来非常困难,这部分学生被人们称为“学困生”。为了帮助此部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帮助措施,旨在帮助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转化“学困生”。

一、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1. 家庭因素。在我国农村中,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了承担家庭的负担,选择了外出打工的方式,而孩子则和家里的老人留在农村。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很多农村学生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陪伴,而家里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和学生无法在学习上有所沟通,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较为困难。另外,即使学生有父母的陪伴,但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平低,所以学生的学习只能是在学校完成,父母无法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帮助,这样就使得学生出现了语文学习困难的现象。

2. 学校因素。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学生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为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且当学习不好的学生回答错问题的时候,教师不仅没有对其进行鼓励,反而是嘲讽,这样就导致很多语文考试成绩比较低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

3. 学生自身因素。语文“学困生”的出现和学生自身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很多学生本身就对语文知识学习不感兴趣,而且这部分学生的定力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导致其语文学习越来越困难。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尊重学困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进行打击,而是应该给予学生温柔的鼓励,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关怀中得到努力学习的动力。如,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总是搞小动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座位调到教室的前排,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老师之所以把你放到前排,不只是为了督促你学习,更重要的是老师觉得你非常会说话,所以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你能多举手发言,给老师捧个场好吗?”当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时候,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被教师调到前排监督而感到自卑,反而会通过教师的鼓励而感到羞愧和骄傲,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更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再比如说,当教师遇到不愿意写作业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和学生进行课后谈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老师一直觉得你是非常聪明的学生,你只要认真学习,认真写作业,一定能够取得进步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这些鼓励,能够让学生觉得写作业也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地写作业,语文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2. 要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学,专门针对这部分学生掌握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有所提高。如,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乌鸦喝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这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若是出现了错误的思路,教师就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之后,教师应在每一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对学生在单元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这些错误的分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3. 让学生互帮互助。小学语文教师想要让“学困生”发生转化,教师不仅要从自身教学入手,还应该从学生入手,让学习好的学生帮扶学习不好的学生,这样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可以促使学习不好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可谓一举多得。教师在引导学生互助过程中,可以通过开班会,对典型事例进行表扬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互助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愿意、抵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转化“学困生”,促使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编辑:张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