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本习题 积累解题经验
2017-12-11冯静
冯静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苏科版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57页的例1,“如图1,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DE∥BC.试说明△ADE与△ABC相似的理由.”
例1是这一章的基础,通过对例1的学习,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为我们推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奠定了基础,也是我们今后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之一.
教科书在第65页习题6.4中还安排了第3题:如图2,在△ABC中,点D、E、F分别在BC、AB、AC上,EF∥BC,交AD于点G.(1)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是哪几对?(2)[EGBD]与[FGCD]相等吗?
解:(1)由上面的例1所得的结论可得:
△AEF∽△ABC,△AEG∽△ABD,△AGF∽△ADC;
(2)由△AEG∽△ABD,得[EGBD]=[AGAD];
由△AGF∽△ADC,得[FGCD]=[AGAD];
所以[EGBD]=[FGCD].
【点评】本题的第(1)问直接由例1所得,而第(2)问则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结论,在后续的学习中如能发现这样的类似图形可尝试运用.
应用1:如图2,在△ABC中,AD为△ABC的边BC上的中线,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EF∥BC,AD与EF相交于点G,求证:EG=FG.
证明:因为EF∥BC,所以△AEG∽△ABD,△AFG∽△ACD,
由△AEG∽△ABD,得[EGBD]=[AGAD],
由△AGF∽△ADC,得[FGCD]=[AGAD],
所以[EGBD]=[FGCD].
因为AD为△ABC的边BC上的中线,所以BD=CD,所以EG=FG.
应用2(2004·济宁):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一位同学提出:“谁能帮我用一副没有刻度的三角板找出线段AB的中点?”小华说:“我能做到.我的做法是,用这副三角板任作一条直线MN∥AB;在直线AB、MN的同一侧任取一点P,连接PA、PB,分别交直线MN于C、D;再连接AD、BC,相交于点E;画射线PE交线段AB于点O,如图3,点O就是线段AB的中点.”你认为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吗?并说明理由.
解:点O是线段AB中点.
因为MN∥AB,所以△PFD∽△POB,△PCD
∽△PAB,
由△PFD∽△POB,得[FDOB]=[PDPB],
由△PCD∽△PAB,得[CDAB]=[PDPB],
所以[FDOB]=[CDAB].
因为MN∥AB,所以△ECD∽△EBA,△EFD
∽△EOA,
由△ECD∽△EBA,得[CDAB]=[EDAE],
由△EFD∽△EOA,得[EFOE]=[EDAE],
所以[CDAB]=[EFOE].
所以[FDOB]=[EFOE].
由△EFD∽△EOA,得[FDOA]=[EFOE],
所以[FDOB]=[FDOA].所以OB=AO.
【点评】本题貌似复杂,但实质上还是反复在用教科书第54页例1得到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应用3(2015·镇江):某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如图4,A,B两地相距12米,小明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匀速前进,2秒后到达点D,此时他(CD)在某一燈光下的影长为AD,继续按原速行走2秒到达点F,此时他在同一灯光下的影子仍落在其身后,并测得这个影长为1.2米,然后他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1.5倍,再行走2秒到达点H,此时他(GH)在同一灯光下的影长为BH(点C,E,G在一条直线上).
(1)请在图中画出光源O点的位置,并画出他位于点F时在这个灯光下的影长FM(不写画法);
(2)求小明原来的速度.
解:(1)如图5.
(2)设小明原来的速度为xm/s,
则AD=CE=DF=2x(m),
AM=AF-MF=(4x-1.2)m,
EG=FH=2×1.5x=3x(m),
BM=AB-AM=12-(4x-1.2)=(13.2-4x)m.
因为点C,E,G在一条直线上,CG∥AB,
所以△OCE∽△OAM,△OEG∽△OMB,
由△OCE∽△OAM,得[CEAM]=[OEOM],
由△OEG∽△OMB,得[EGBM]=[OEOM],
所以[CEAM]=[EGBM],
即[2x4x-1.2]=[3x13.2-4x],
解得x=1.5,经检验x=1.5为方程的解,所以小明原来的速度为1.5m/s.
答:小明原来的速度为1.5m/s.
【点评】第(1)问利用中心投影的定义画图;第(2)问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后,立即联想到教科书在第65页习题6.4的第3题,得出[CEAM]=[EGBM],然后通过解方程计算相应线段的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