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火患如何破局
2017-12-11李鹏
李鹏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公民等多方主体参与。只有形成多方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才能找到真正的破解之道。
2017年7月6日上午,一场消防疏散演習在杭州滨江城市之星小区举行。在100多米高的超高层楼宇中,周娜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冒着“滚滚浓烟”,从8楼的逃生通道一口气跑到1楼。搬进新房两年多,这是周娜头一次关注逃生通道。
伦敦高楼火灾和杭州蓝色钱江小区纵火案发生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7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我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记者近期进行了深入调查。
缺位的“守护神”
7月8日上午10时许,在杭州市萧山区某小区的消防控制室里,当看到屏幕上显示着“2055年55月”的信息时,记者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随后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小区消防系统“大脑”的消防主机出了问题,而且小区1号楼顶楼的消防栓不能出水,部分灭火器已经过期……
高达95.1米的该小区1号楼,是我省现有2.89万幢高层建筑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有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266幢,而全省第一高楼——温州世贸中心大厦高达333米。
据国务院安委会消防咨询专家、浙江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孙伯春介绍,当前建筑“越长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起火后消防外部营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杭州,有一辆全亚洲最高的登高消防车,云梯最高可达101米。即便如此,由于作业限制条件多,也难以完全保障外部救援的需要。
“对付高层建筑火灾,主要还是靠建筑自身完善的消防设施,登高车只是辅助。”孙伯春说,某种程度而言,消防设施就是高层建筑的“守护神”。
但调查发现,目前我省有近一半的高层建筑是2000年左右或更早投入使用的,其消防设施使用已接近或超过20年,进入老化期,而且大多维护不到位。
在上文提及的小区,当问到“消防设施怎么没人管”时,物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接手小区时就这样,想修但没钱。”
在孙伯春看来,该小区暴露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据他分析,虽然《浙江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消防设施的检测、维修、更新、改造等费用可以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可没有设定资金使用“绿色通道”,程序较为复杂。“整个流程走下来,往往需要3至6个月,导致部分老旧建筑的消防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孙伯春认为,这个问题应当在立法中加以完善,力争程序更便捷。
构筑“第一防线”
2017年7月8日中午,记者走进杭州时代广场小区的消防控制室,和一名值班员聊了起来。
记者很快发现,小区本应设为自动状态的泵房,却处在手动状态。在自动状态下,一旦发生火情,消防系统会自动启动灭火,消防控制室也能迅速远程操作消防系统进行灭火。“我来这里上班不到半个月,对情况不熟悉。”值班员解释。
对此,中国消防协会火灾原因调查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建军告诉记者:“在操作不熟练的前提下,如果设成手动状态,可能让几百万元身价的消防设施形同虚设。”他认为,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小区消防管理人员“对消防设施不了解”,误认为设成手动状态能防止“误操作”损坏设施。
王建军曾参与1500余起火灾的原因调查。在他看来,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即便消防设施完好,也可能存在风险,“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最关键的还是人”。
调查发现,高层建筑消控室工作人员存在“流动性大,操作技能水平低”等问题,与消防管理岗位责任不匹配。
“实际上,人也是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建军认为,一旦起火,高层建筑的物业人员等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就是“第一道防线”。
“如果只是突击式培训,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通过规范化的职业教育专门培养这类人才。
据了解,目前在湖州,一种被称为“智慧消防站”的新模式正在试点。“我们把某个区域内一些单位的消防设施联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式实时监测,聘用专业消防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一家第三方机构负责人项丽萍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还能为联网单位节省人力成本。
除操作水平达不到要求,一些单位的消防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日常管理不规范,也增加了火险隐患。2010年11月,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火灾,就是由于两名电焊工违规实施作业而酿成了悲剧。
管理不规范,还表现在消防功能布局不符合规定。记者了解到,在我省的一些高层建筑中,不少业主和物业公司为了方便出入,将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一旦发生火灾,封闭楼梯间的“救命通道”反而会成为烟囱效应的“致死通道”。还有的高层建筑在外窗设置广告牌,堵塞排烟窗,烟气无法及时排出,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
要不得的“侥幸”
萧山某小区存在的问题不只是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记者在现场看到,在1号楼背后的消防登高车专用平台入口处,虽然有严禁停车提示牌,可通道还是被两辆轿车堵上了。
对此,孙伯春表示,应当在立法中,对高层建筑的业主、使用人、物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作进一步细化,“防止因责任不明互相推诿”。同时要对堵塞、占用消防车道和登高场地、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开等突出隐患,加大打击和整改的力度。
除事前的“防”,人员在火灾中的自救和逃生能力更为重要。
7月7日上午11时多,滨江城市之星小区消防演练接近尾声,在5号楼的背阴处,周娜盯着迅速升高的消防车云梯。她对记者坦承,“之前存在侥幸心理,连灭火器都不太会用。”
当天,记者采访多名业主后发现,在伦敦高楼火灾和蓝色钱江小区纵火案发生前,大多数人没想过消防安全问题。endprint
掌握消防自救逃生技能有多重要?在今年2月的天台足浴店火灾中,当时学过消防自救知识的毛永老不仅成功自救,还协助6个人逃生。
孙伯春告诉记者,公众的侥幸心理和薄弱的消防安全意识,是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最大隐患。数据显示,中国的火灾报警器家庭普及率不到1%,而美国是96%。
孙伯春表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高度在54米以上的住宅,仅要求公共部位强制安装火灾报警探测器,可从目前的情况看,有必要在住宅内安装。
高楼起火,如何正确自救?“逃生中首先要镇静,迅速判断着火位置、明火和烟气扩散方向。” 杭州市消防支队江干大队艮山中队指导员樊浩说,如果火和浓烟还没封住向下的逃生通道,应当选择向下逃生。但如果起火点在下面的楼层,且火势很大,向下的逃生通道已被封锁,就应当尽快往楼上逃生。这时,楼顶平台是个相对安全的场所。
“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烟雾,放低体位迅速离开。”樊浩提醒,如果安全通道被切断,要选择离起火点较远,有水有窗户的房间紧急避险,“进房间后要把门缝堵严,并泼水降温”。
樊浩建议,如果是白天,可以用颜色鲜艳的衣物晃动求救,也可以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如果是夜晚,可以晃动手电筒发出求救信号。总之,高楼火灾逃生自救的口诀是“小火快跑、大火关门、堵住烟气、泼水降温、呼叫自救”。
此外,樊浩建议每户家庭都安装点式烟雾报警器,市场价一般是30元至200元。“这个装置可以及早发现火情,大大提升住户的逃生机会。”
持久的攻坚战
7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綜合治理电视电话会议提到,要铁腕治理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
事实上,这方面,我们有过惨痛教训。2010年的上海静安公寓、2011年的辽宁沈阳皇朝万鑫酒店等高层建筑火灾,都是因使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造成了严重后果。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材料分为不燃A级、难燃B级、可燃B2级和易燃B3级。记者了解到,我省有一定比例的高层建筑没使用国家标准规范推荐的不燃A级材料,其中部分建筑使用现行规范明确不宜采用的B2级材料。
对此,我省在部署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时已明确要求,对这些外墙未使用阻燃材料的高层建筑,必须要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坚决防止出现立体燃烧的火灾事故。同时将在新建的高层建筑中大力推广新型不燃外保温材料和智慧用电、远程监控、智能预警等火灾防控新技术、新产品。
当前,一场以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为重点的消防隐患整治攻坚战,已在浙江全面打响。
6月30日,省政府公布了第15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单位和区域名单,其中5处是高层建筑,占隐患单位总量的三分之一。
而7月3日召开的全省消防安全紧急会议则要求,在整治过程中,既要健全“不能逃避”的责任体系,形成严密的责任链条,也要严肃“不敢失职”的追究机制。凡是对消防安全隐患放任不管的干部,要坚决严肃追责问责。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公民等多方主体参与,只有形成多方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才能找到真正的破局之道。”孙伯春说。
81890,是宁波话“拨一拨就灵”的谐音。建于2001年8月18日,由宁波市海曙区委、区政府投资设立,是全国最早设立的新型公共服务实体之一。81890通过电话、短信、微信、APP等多种渠道为市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目前已开通23个电话座席,24小时服务,在全市成立了9个分中心,统一平台、统一号码、统一数据库。这几年,由81890呼叫平台逐年拓展了81890党员服务中心、81890志愿服务中心等75个服务功能。
81890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0多项荣誉。商务部在2004年、2007年、2009年分别向全国推广学习宁波“81890服务模式”,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应用该模式,2012年浙江省将该模式应用到全省的县(市)区。81890把千家万户居民的需求与成百上千的服务主体,成功地实现了无偿、无缝对接,让政府、市场、社会信息共享、联手互动,打造了“一头连百局千企,一头连千家万户”的群众服务平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