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民国时代
2017-12-11王子含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年12期
王子含
谈起民国,大家会想到什么?是孙中山、徐志摩,还是上海滩的旗袍?我总会回忆起曾看过的一则轶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将“四书”中的三部翻译成英文的辜鸿铭先生。一日,他与胡适同去一位友人家做客,席间他对两位外宾介绍道:“Here comes my learned enemy”(这是我博学多识的敌人),顿时笑声满座。
这里使用“敌人”的缘由是,较胡适而言,辜鸿铭在思想上守旧、顽固,所以胡适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了他的敌人,可他们在“敌对”中又总是为对方辩护。在当时新思想与旧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这种似敌非敌、似友非友的交情才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大概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吧。
在那个时代,除了思想交锋,还有无数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闪亮登场。有人人皆知的徐志摩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还有郁达夫、朱湘、林徽因、戴望舒……他们一个个灵魂构成了民国诗意的气息、纯粹的生活。
民国时代何以文人、才子辈出?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当时大学教授的地位、工资都很高,学者们无需为生计操心,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最后再说说民国女子的装扮——旗袍。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女性热衷于穿旗袍。不过新式改良的旗袍总穿不出當时张爱玲、陆小曼的感觉了。也许是因为改良后的旗袍太现代化?抑或是烫染后的头发再也没有乌油油辫子的味道?总之在一些穿旗袍的女子身上,难以找到民国女性恬淡端庄的气息了。
喜欢民国时代的理由可以有很多——爱古朴的小楼、过膝的旗袍,甚至只是爱它的名字。于我而言,喜欢民国时代不如说是迷恋它的书卷气,怀念从旧时光里走来的一抹雨巷中丁香般的身影。
有人说,爱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住着的一个人。我说,爱一个时代,是因为那个时代里一个个大写的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