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7-12-11何皓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7年11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暖流波澜

何皓

起承转合,是文章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情的过程,顺着开头内容接下去写;“转”是由一件事情转换到另一件事情;“合”是对文章的议论抒情,是结尾。

起承转合,重点在“转”上,“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表现为由一件事转换到另一件事,也有的表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在前面 “起” “承”铺垫的基础上,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文章顿生波澜,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收到曲折有致的效果。

下面以“冬日暖流”为题,以情节的起承转合为示例,谈谈如何做到让情节曲折有致。

冬日暖流

“下雨了?不,是雪!”一阵激动尖锐的声音刺进我的耳朵里。“是雪?不大可能吧?才刚刚踏入12月份哦,太早了些吧?”我嘀咕着,但最终因他们的兴奋尖叫而忍不住微微扭过头,望向窗外,“哇,不会吧!”我感到一阵欢喜与不知所措,看那一片片雪花慢悠悠地飘下来,像是探路的,又像是捎信的。

放学时刻,雪花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大片大片地从空中奔涌而下,挨挨挤挤,推推搡搡,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像鹅毛,像轻纱,密密麻麻的,如同仙女散花。走到校门口,一阵寒风伴着雪毫不犹豫地向我扑来,我缩了缩脖子,跺跺脚继续前行。

昔日整齐的放学队伍因为下雪而显得有点乱,我撑着伞在人缝中穿行。突然,语文课代表的书包掉在地上了,因为没有拉得很严实,现场一片狼藉。他的脸上写满了尴尬和沮丧。雪花落在他的背上、头发上,他顾不上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半蹲在地上,一只手拾起沾满污水的笔、尺子、橡皮,匆忙塞回文具盒里,另外一只手攥着书包,再摞上去一本一本的书,这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一时拢不住,捡一件掉一件,掉一件捡一件,边捡边掉,边掉边捡,手忙脚乱的。我走上前,帮助他利索地整理,不一会儿,我俩便把残局收拾好了。当我把最后一本书递到他的手中时,他的神情缓和多了,刚才那紧绷的眉头也舒展了不少。他不停地对我表示感谢。

向别人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从窘境中解脱出来,冬日也不那么冷了。他感激的目光,让我觉得有一股暖流缓缓流入我的心田。

文章从窗外的雪花落笔,切入文题。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惊喜。文中有同伴的惊呼,有对“雪花”的描写,但是没有用惊喜的眼光来看待雪花本身,没有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意外之情。

顺着上文的思路继续写雪花,写雪花的俏皮可爱、越来越大,以及忽然下雪带来的寒冷,为下文写事蓄势。

由对雪中景的描写转换到对雪中事的描写,有形式上的“转”,但是行文的字里行间很平直老套,让人一眼就能预见结局,没有曲折就没有波澜,文章就索然寡味。

对上文“转”的内容进行议论、抒情,抒发自己给予别人帮助,也得到别人的感激的感受,将“暖流”的外延和范畴拓展开去。

“雪”是我们常见的景象,不管是单纯地描写雪景还是借雪抒情,这样的文章我们都见得比较多,要想写出新意,不太容易。

本文在初雪来临时,抓住了令人惊喜的雪景以及在雪景中对别人伸出援手的事情,文章的内容显得比较丰满。文章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开头切入文题。“起”,写雪景;“承”,承接上文继续写雪之大,为下文叙事蓄势;“转”,写雪中人和事;“合”,进行议论抒情,总结全文。情节起承转合,结构完整,但是叙述平直,没有波澜,没有意外和惊喜,没有让人向往和期待的内容,没有令人回味和咀嚼的精彩,这样的文章往往比较平淡无奇,很难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想让文章引人入胜,就要在“转”的部分做些变动,增加文章的层次和波澜,使内容丰满而立体,收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艺术效果。

原文能够把雪景描绘得生动,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结合景物描写抒情;在结尾能够深化中心内容,使题目中的“暖流”意象更深远——寒冷中给予别人的帮助,让自己成长。就构思来看,本文已经高于一般的文章,但如何使它在情节的发展上更加引人入胜,就必须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必须有浓墨重彩的绚丽和繁华,才能点亮读者的眼睛。

要想讓文章亮起来,就必须增加“转”的部分的曲折度,增加文章的层次和吸引力,更多地立足于自我,写自我的感受和心理冲突,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事件的发展,以此来增加情节的曲折,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读来饶有兴味,回味无穷。

冬日暖流

“下雨啦?”“不,是雪!”四下里一片激动的声音。“是雪?不太可能吧?才刚刚12月份呢,太早了些吧?”我心里想着。但终因他们的兴奋尖叫而忍不住扭头望向窗外,一阵惊喜扑面而来。那一片一片的雪花,慢悠悠地飘下来,姿态优雅极了,就像这个世界忽然挤满了花仙子,整个空中雪白一片。

放学时刻,雪花越来越大了,像鹅毛,像轻纱,大片大片地从空中铺下来。走到校门口,一股冷意让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我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看看天色,雪怕是不会停了。我只好跺跺脚,让自己稍微暖和一点,继续往前走。

昔日整齐的放学队伍因为下雪显得有点乱,我撑着伞在人缝中穿行。突然,语文课代表的书包掉在地上了,因为拉链没有拉得很严实,笔啊、尺子啊、本子啊,散了一地,现场一片狼藉。课代表的脸上写满了尴尬和沮丧。我侧了下身子,想当作没看见,眼睛的余光却瞥见雪花落在他的背上、头发上。他顾不上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半蹲在地上,一只手拾起沾满污水的笔、尺子、橡皮,匆忙塞回文具盒里,另外一只手攥着书包,再摞上去一本一本的书。这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一时拢不住,捡一件掉一件,掉一件捡一件,边捡边掉,边掉边捡,手忙脚乱的。

看着他无助的样子,我感到了袖手旁观所带来的深深不安,忍不住回过身,走上前去,帮他把散落在地上的东西一件一件捡起来,抖掉污水,递给他。他先是一愣,继而感激地看了我一眼。我们俩整理起来就利索多了,不一会儿,便把残局收拾好了。

雪越下越大,我却觉得有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心田。

惊喜需要透过文字传达,因此,要从自身喜爱的角度来描写雪花的“盛装”,写雪花忽然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美感,从字里行间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没有预见的惊喜。

顺着上文的思路继续写雪花,着重刻画雪花越来越大的情态;“铺”,体现雪花的朵大、量多,为下文叙事蓄势。

由描写雪花转换到描写帮人收拾翻落的书包,重点刻画自己内心的纠结,增加了文章的波折。波折一,原打算冷眼旁观;波折二,良心受到谴责,看不下去,伸出援手。不仅有形式上的“转”,也有内容上的“转”。内心的纠结冲突刻画得栩栩如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对上文“转”的内容进行议论、抒情,借助雪景点题,隽永含蓄,余味深长。

升格文通过情节的起承转合,把作者意外迎来早雪、在雪地里目睹别人的狼狈不堪,以及开始的袖手旁观到最后的出手相助这些事件完整地串连起来,真实地展现了作者一波三折的心路历程,收到了曲折有致的效果。跟原文相比,修改后的升格文有以下优点:“起、承”,对雪景的描绘更扣题,贴近当时的人物心理,同时也使文章更连贯;“转”,由让人惊喜连连的雪景跳脱开去,宕开一笔,写到雪中的人物心理的纠结,有自顾不暇的柳暗,更有手有余温的花明,在对比中凸显了曲折有致的效果;“合”,更为简练精辟,结合雪景及雪中事总结全文,点明“冬日暖流”的题旨。

升格文中一波三折的真实的心路历程,是文章的精彩部分,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波澜。相比较而言,原文的径直出手去帮助别人,没有思考,没有犹豫,好像是为了作文而作文,同中学生的真实心理相比,显得过于完美而有点做作。改后的文章真实可感,有血有肉,既有人之初的小我意识,又有在小我中成长起来的大我。这种变化和成长,才是作文中值得期待的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暖流波澜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暖流
属于冬日的褐
起承转合+思想性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写在春晚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