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关村科技创新的种子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
2017-12-11萧惑之
萧惑之
陆克的创业故事“一滴水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中关村经验向着习近平总書记指示的“示范引领”方向落地成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增光添彩。
中关村创业者,对首善之区制定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条例》耳熟能详,尤其是“自主创新”和“试验区”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更是存盘心底。中关村人永远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金色秋天视察中关村后的讲话——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今看来,“创新驱动”已然成为举国上下的行动路线图,争创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步一个脚印,最为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已然由“试验田”到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日前,我在《中关村》杂志上读到《陆克:到青海去创业》就是一篇见证文字。题目似嫌很大,细读后才知道,“‘海归陆克带着中关村的情怀到到青海柳湾去创业”。这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博士在青海柳湾村播种高科技的种子。陆克这位普通的中国青年,“梦想始于中国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他与科技结缘”,报章上读到一篇秦代古墓中出土秦简的新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激发他的学习热情。走出国门追求理想攻读硕士学业优异在联合国总部服务初露才华。归去来兮海龟励志“赢在中国”和“喜事网”的得与失皆是人生历练。三十而立,“储能是世界课题,全新市场,而我们在挑战世界难题”。2012年的初春,中关村示范辐射柳湾村大地,经历凤凰涅槃的砥砺,终于荒漠变绿洲,在海东谱出新章。大漠熬茶熬出“知味者”,青海百能汇通与深圳彩虹,慧眼识才,联袂共舞,取得了成功。陆克的创业感悟是,从中关村到柳湾村,“小公司要摘大苹果,就看谁能第一个拿到梯子”。海东柳湾村的变化真是令人惊奇。“秋天到了,让我们盘点一下收成。海东在柳湾村原址上,建成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暨海东科技园,由此衍生出新能源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3D打印技术产业园、生物技术产业园等多个园中园,已经入驻科技型、创新型企业120多家。最让人欣慰的是,这片土地上,没有形成任何落后产能,没有引进一家污染企业,从高端人才服务基地、青年公寓、创业大厦、柳湾咖啡馆到产业基地、生态水系,都在向着国内甚至国际一流产业园区挺进,我们给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读陆克的故事,让人生发联想,中关村“示范引领”的更深含义,在于把科技致富的种子播种在中国科技创新的贫瘠之地。“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授之以财,更要授之以才”。往往“无贝之才”胜过“有贝之财”。中关村示范区的成功和政府的优质服务是绝然分不开的。中关村的成功经验表明:针对初创期企业的特点,通过遴选“金种子企业”,强化服务,促进初创快速发展的培育工程。开创了“1+N”服务模式,“1”是指由创业导师和创业服务机构代表组成的“金种子工程”联席会。“N”是指各类创业服务资源组成的创业服务集群。包括中关村示范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天使投资人、社会组织和平台型企业等。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是对青海海东科技园的评价。对陆克而言,还是梦想的起点,也是为之挥洒汗水的地方。一场与创业相关的青春盛宴在此上演,而他也绝不是孤单的行路人。陆克是创业者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伟大时的中关村创业精神具有示范效应——“试验田”、“动力引擎”、“梦工场”。陆克和青海海东科技园的故事更在于“一滴水反射出的太阳光辉”,希望中关村的经验能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示范引领”方向落地成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增光添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