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趣”与“意义”

2017-12-11陈鲁民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陈鲁民乐趣中年人

◎ 陈鲁民

“乐趣”与“意义”

◎ 陈鲁民

人生在世,始终离不开“乐趣”与“意义”。可以说,人的所有行动都与这两个东西有直接关系,此二物是我们干一切事情的原动力。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这两者的需求大不一样,两者发挥的作用也迥然不同。

儿时,要以追求乐趣为主,尽量不要和意义纠缠。小孩子嘛,年幼无知,天真无邪,还不识意义为何物,主要是围绕着乐趣打转转,整天吃喝玩乐,无忧无虑,保持这样的原生态最好。若是早早就逼着孩子去做那些所谓“有意义”的事,还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譬如背古诗、弹钢琴、练书法、学奥数等,既违背孩子成长规律,拔苗助长,也拂逆了孩子爱玩嬉闹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的生活乐趣,实际效果并不好。

读书求学时节,则要以追求意义为主,追求乐趣辅之。寒窗苦读,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囊萤映雪,都很有意义,但乐趣实在寡淡。古往今来的莘莘学子,之所以推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精神,无非是为了将来能“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个意义虽然很俗气,但也很现实,无可非议。当然,也有人视上学读书为乐趣,甘之若饴,乐此不疲,他们大概不是享受到成就感的学霸,就是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

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则应追求乐趣与意义兼而有之。才踏上工作岗位的姑娘小伙儿,理想多多,梦境未醒,幻想着能找到既有意义又有乐趣且多金的工作,找到高颜值、高学历、高收入、高情商的另一半,倘能如此,既有意义,更具乐趣,是人生之大幸,当浮以大白。然而,“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心想事成者不多,碰壁者倒不少,好在年轻,失败了也不要紧,反正有时间去选择,去跳槽,去闯荡,去历练。而且,“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人到中年,没那么多浪漫情结了,追求意义成了生命的主旋律。中年人一般在单位是骨干,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家里是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糊口。这就得努力干好工作,多挣银子,获得同行认可、上司赏识,进而得到提拔重用,这都是有意义的事,却未必会有多少乐趣。但他们会慢慢把有意义的事变成有乐趣的事,来印证适者生存的规律。沈从文原本的乐趣是写小说,后来被迫搞服装研究,一开始不适应,但干着干着就产生了乐趣,爱上这一行,出了很多成果,俨然中国古代服装研究的泰斗级人物。对中年人来说,要喊响一句口号:工作着是美丽的。你的人生是否辉煌,事业是否成功,这是最关键的时间段。

进入老境,又要以追求乐趣为主,彻底把意义抛在一边,就像孩子一样,喜欢什么就干什么。这个时候,倘若谁还抱着“意义”不放,还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就迂腐到家了,只会出力不讨好。你把身体养好,把心情收拾高兴,尽量不拖累他人,写写黄昏颂,跳跳广场舞,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至于那些有意义的事,就留给中青年去干吧。我有一老友,原是单位一个头头,退休后很不适应,吃睡不香,萎靡不振,每每抱怨说,觉得退休后没价值了,活得很没有意义,就是坐吃等死。我开导他说:你已辉煌过了,有意义过了,如今的任务就是吃好、穿好、玩好,享受生活,安度晚年。也不知他听进去没有,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人到老年,就要拥抱乐趣,让“意义”远去,唱好“夕阳红”。

人这辈子,“乐趣”与“意义”都不可或缺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陈鲁民乐趣中年人
笑是最划算的养生
中年人如何笑傲职场
跨过“中年危机”——陕西中年人群就业状况调查
我们中年人才不过购物节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杂文选刊》2016年7月精彩推荐
“乐趣”
腐败至死怎么死
野蛮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