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研究
2017-12-11次仁德吉
次仁德吉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研究
次仁德吉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是指我国旅游业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和展望。旅游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后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主要阐述新常态的内涵、加快我国旅游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如何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快速转型三个方面。
新常态;旅游经济;转变路径
在新常态下加快我国旅游经济的快速转变,是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旅游业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平衡的旅游产业链能够促进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发挥出旅游行业的辐射作用。在我国旅游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促进旅游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迈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促进我国旅游业快速转变发展路径,是我们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1 新常态的内涵
新常态一词最早出现在欧洲国家,主要形容欧洲国家遭受严重的金融风暴国家慢慢恢复经济的情况。在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访问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次之后新常态就出现我们的视野当中。在我国的经济工作会议中,“经济新常态”的含义首次得到了官方的解释,并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也涵盖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这一句话中,这句话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
现在所说的新常态,是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和平稳定时期,我国在这个时间段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实现我国繁荣富强的局面。新常态在我国的也意味着新机遇、新挑战。新常态的具体内容,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在未来面对挑战所作出的主要概况。在我国新常态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在过去的十几年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大概在9%以上,但是在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应放缓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势必会给我们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放缓经济发展速度,有利于解决我国内部的困难和矛盾,为我国下一次的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几年间,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以下阻碍:人口老龄化、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有必要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来排除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为实现我国第二次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经济结构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过程也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过程。近年来,我国的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在2014年,我国第三业生产总值所占GDP的49%,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我国GDP的43%,这标志着我国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据GDP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在新常态下,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上升,消费已经成为我国需求的主体。我国居民在服务行业的支出也在不断的上升。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已经逐渐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3)创新驱动所占比重上升
我国经济的增长,也让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不断上升,现如今企业想谋求发展,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通过创新驱动的方式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
黄山云梯摄影 汪俊舟
2 新常态下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农村地区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情况,我国并没有对全国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新常态下,我国已经加紧了对环境资源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供给投资收益。在新常态下,真正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不再是数量,而是在于规模和质量。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第三产业已经逐渐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旅游业作为服务型产业,应当归为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遵循绿色的发展理念,能够投入较少的资金,获取较高的收益,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更加节约能源,而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新常态下,通过宏观政策调整,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旅游业的辐射作用。
2)旅游产业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
首先,旅游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因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旅游业的辐射作用还能促进我国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链的建立,能够优化经济结构,促使各行各业均衡发展。其次,促进旅游业和互联网相结合,旅游业和互联网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宽旅游业市场占有率。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营销模式。旅游行业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合已经是必然趋势,既能够提升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又能节省旅游业的宣传支出。再次,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旅游行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也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协调好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生态保护,才能保证我国旅游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旅游经济市场化和协同创新。旅游业虽然是公益性事业,但是从经营规模和方式上,旅游景区是企业化经营模式,旅游景区的经营应在市场为主导的竞争机制下,政府要改变以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局面,让旅游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健康的发展。加强旅游业的创新,是提升旅游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才能促进旅游行业得到优化,实现我国旅游水平的提高,也能让景区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就可以看出,人们的生理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只有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前提下,人类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前的旅游经营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必须转变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现如今人们在旅游经费支出越来越多,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契合点。广大游客对于旅游的要求多种多样而且极具个性化。近年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有巨大的旅游市场,而缺乏的是个性的旅游服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加强个性化建设,注重旅游内容的全面性,满足广大游客的各种需求。现如今,我国旅游行业服务内容和广大游客个性化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因此我国旅游业应注重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满足各个层次的游客的各种需求。
3 新常态下旅游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
1)旅游行业应以人为本
旅游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旅游也是为我国居民服务的,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旅游行业应该把促进人全面发展作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最终目标。旅游业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政府应时刻谨记,旅游业是公益性事业,能够满足广大居民的各种需求为广大居民服务,这才是旅游业最根本的目标。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只注重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忽略了旅游行业是为广大居民服务的这一宗旨。
全体公民都是旅游景区的主人,发展旅游业促进人全面发展,在促进我国旅游经济转型时候,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前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考虑的是如何促进旅游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新常态下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旅游景区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让旅游业为广大居民更好的服务作为今后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制定、制度设计、服务供给的出发点。旅游业既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又是为广大居民所服务的,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幸福指数,让旅游经济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
2)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如果我国的旅游业不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并不注重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那么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会持久,也许,我国旅游景区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我国旅游景区的破坏会导致我国旅游业受到致命的打击。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新常态下,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我国旅游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其次,注重大自然的生态保护,协调好环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让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生态承受能力相适应。加大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培训,为保护生态环境,人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最后,妥善处理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纠纷。如果从博弈角度来分析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可将其分为三个博弈方:政府、投资商、人民。经过我们分析可知,如果三方均想实现的利益最大化,那么政府、投资商、人民都要积极旅游景区的建设与保护。
3)从资源、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
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发展也必须注重技术的创新,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由要素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只是科技上的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旅游经济的创新有利于打破自然要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提升,旅游经济的创新能够带来许多好处。首先,对于旅游景区内实现旅游景区科学管理,提高旅游景区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对于广大游客,通过旅游业经营的创新,能够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广大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在新常态下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旅游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要促进旅游产业链的建立,真正发挥旅游业的辐射作用,促进当地区域内其他领域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在推进旅游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创新发展策略。积极构建有力的创新平台和打造完善的创新制度,对旅游业的各种服务内容进行优化,坚持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各行各业的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服务,加强各项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创新。
4)构建旅游经济开发新方式的制度基础
在新常态下就要有新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度是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实现旅游经济改变转型是一个探求和摸索的过程,因此,要在制度上给予旅游业保障。首先,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优化旅游经济发展制度,从而为旅游业的健康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处理好当地政府与旅游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明确职责,充分肯定市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明确政府的宏观调整作用,创造出公众文明的旅游环境。再次,在新常态下旅游经济的转变需要新的政策和规范,不再适用于新常态下旅游经济转变的相关法律和相关指导性文件应该及时叫停,及时出台新的相关规定来促进我国旅游业转变。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能够极大地调动旅游投资商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旅游业建设,促进我国旅游业朝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4 结束语
实现我国旅游行业的经济转变,是新常态下对于旅游行业的要求,是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业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为了人民日益增长文化物质需求。虽然旅游业在我国已经被定义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过去的时间里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新常态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妥善处理过去一段时间内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排除阻碍旅游经济发展的障碍,为旅游行业的下一次快速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常态下,保持旅游业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经济的优点,治理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让我国的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相关制度,促进旅游业的改革创新,从而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1]肖芳.新常态下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路径分析[J].经济视角,2016(3):58-63.
[2]王东峰.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对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6(8):124-126.
[3]齐诚.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J].经济界,2015(6):69-73.
[4]徐永德.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因素和路径研究[J].探索,2014(5):108-113.
[5]朱运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经济——《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研究》评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3):86-88.
[6]贾君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F59
A
1672-7517(2017)08-0004-03
2017-07-05
2017-07-25
次仁德吉(1996—),女(藏族),西藏山南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