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偏差生的实践探索
2017-12-10郭彦章
郭彦章
摘要:目前的中小学校教育普遍处在义务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一方面要讲“普及”,另一方面又在“选拔”。面对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学生被区分成“优秀学生”和“偏差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育永远都装着“偏差生”。 “偏差生”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家庭教育失误、学校忽视思想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自身诸多因素等等。“偏差生”在学校和家中地位如何呢?答案是肯定的:受到歧視。那么在现代教育中如何对待和转化“偏差生”的确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非常严峻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对象;做好预防;师生平等;适时激励;倾注爱心;转变角色;家教结合;形成合力
在现代教育中,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偏差生”呢?所谓偏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也叫问题学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少,但其影响力巨大。如今教师也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真难教,因一点小事,教师批评稍微过头,就以出走、不念了等相威胁,让教师无所适从,偏差生尤其如此。现结合我对待、转化偏差生工作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对象,做好预防
要想促进偏差生的转化,必须寻找原因,找准“病根”,摸清“病情”,“对症下药”。造成偏差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并不是他们本身就贴着偏差生的印记。作为老师要掌握真正情况,必须进行调查了解,否则会出大乱子。首先要认真分析偏差生形成的原因,一般来说或是由于有不良行为习惯、或是由于是非观念模糊、或是自控能力比较差、或是由于性格内向、不正常人际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与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处境和行为,触摸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般说来,对他们的思想与心理状况了解得越深越透,就越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之,效果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产生副作用。要是真能抽出很多时间去了解他,找到问题的“死穴”,转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掌握偏差生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有效地控制一些潜在的不良苗子,做好每一个偏差生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师生平等,适时激励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而不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缩小了的成人”。教师必须静沉下心来了解孩子的心理,多跟孩子一起学习玩耍,与他们谈话,他们一般都存在悲观心理、防御心理。只有以和蔼的、平等的态度谈话,才有助于消除 他们的防御心理,使之接受我们解释的信息,消除顾虑,以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评判孩子的行为,特别是发现孩子出现了差错时,该怎样来引导孩子呢?这时的我们,应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高度来看待孩子的所作所为。我们当老师的是孩子心目中偶像,我们可根据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心理,在言行上给孩子做示范。对于这些孩子多观察他们,发现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不放过,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如可以选用纪律性差但有号召力的当副班长,主管纪律;选爱交际的当组织委员,专门负责组织班级文体活动;选学习不刻苦者当课代表;选经常不参加大扫除者当组长,选个人内务卫生差者当宿舍舍长等等。这些做法收到很好效应,不仅使偏差生体会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领悟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对其自身的缺点也犹如安了“紧箍咒”,促使他们痛下决心,改正缺点,在班上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三、倾注爱心,转变角色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和老师交往,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培养师生感情,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特征,从而在教育工作中和学生协调一致,对提高教育效率起着促进作用。还要特别注意“淡化”教育痕迹,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多给孩子和风细雨般的滋润、迷津指点、找个顺势而下的台阶、细心呵护、及时为他们化解心中的困顿和疑惑……我们就该既像孩子的妈妈,给他们开开小灶,特殊对待,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爱心,我想会有回报的。不求别的,只求问心无愧,只求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所得。这就是一个老师的职责。我班有一名学生,行为不规范,上课不专心,自觉性差,经常不做作业,学习成绩很差,令每个老师头痛,我觉得也更需要爱,于是我和他谈心,我尽可能谈他的优点,而少提他的缺点,说他是个朴实的孩子,能听从我的教育,我蛮喜欢他的,从他的眼光里看出了一种希望。我发觉原来跟老师不爱勾通的他竟然爱跟我聊天,谈心,我也经常问寒问暖,那怕头发长了,叮嘱他去剪,时时鼓励他。以爱的源泉,进一步赢得学生的信任,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叩响了学生的心门。
四、家教结合,形成合力
首先,我就转化偏差生的总体设想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了解我们在转化偏差生方面的具体安排及实施细则,把我与偏差生谈话记录复印件寄给学生家长,并在期末发给学生家长的通知书中设有“家长意见”一栏,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其次,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学生的信心,学生在与家长书信联系中也了解到这一情况,触动很大,从而克服因在家教结合上的空白点造成的偏差生的“缺氧”现象。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家庭的尊重和理解,那么,教师的转化工作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第三,有时家校可共同制定教育计划、请教育子女有方的家长介绍经验。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偏差生家长了解有关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偏差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我曾收到一位家长的回信,一连串感激言词,先是该生家庭状况及家长教育方法如何单一,造成教育结果多么的不理想;后说明改变教育方法后所取得的明显转化效果。只要家长、教师都向孩子献一份爱心,献一份力量,就能使偏差生得到健康的成长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霞璋.家校结合教育研究《学园》[J]2014.27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第四中学 75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