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低段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
2017-12-10孙勇
孙勇
摘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说"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我们作为科学教学工作者主要从低年级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浅谈;低段儿童;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说“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我们作为科学教学工作者主要从低年级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通过试教,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科学教材十分注重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它的内容模块构建清晰、简捷,有意简化知识点而加强探究的力度。科学教材遵循一个主要的教与学的模式:“焦点—探究—反馈—应用”。
焦点:探究和澄清学生对教学主题已有的知识;探究: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生物和科学现象进行积极的调查研究;反馈:鼓励学生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调整他们的观点;应用:帮助学生在新的情况下讨论应用他们的新观点。如“平衡和称重”中第4课《移动支点》,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在创建杠杆式天平时的发现,紧接着就展示图表“支点和梁”,说明学生在本节课中要发现能使梁水平的位置。老师展示的图表就是焦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第二个环节就是探究,老师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他们的探索,找到能让特殊形状的杠杆式天平平衡的支点。第三个环节就是反馈,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汇总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科学的结论,两边的重量虽然不同,但重的一边离支点近些,轻的离支点远些就可以平衡。第四个环节就是应用,教师提出,今天的哪些发现有助于解释在给蝴蝶添加一个曲别针后你必须移动铅笔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
科学教材以探究为中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對科学探究的理解力,通过探究学习获取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终生学习的方法。
为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科学将不同年龄段的探究活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安排,形成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梯度。在l年级,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发现事物的特性来学习科学,如大气单元的学习主要是观察风十天、雨、雪和气温,并运用温度计、风速计、雨量计等来初步测量天气变化。2年级学生要能够寻找证据,从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来,这些规律是得出概念、总结出简单的模式性的规律、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等,如平衡和称重单元,学生学习重量、重心和支点的概念,了解平衡的规律,还用不同种的食物在平衡尺上找平衡,探究重量、密度和体积的关系。
三、教材渗透科学的统一概念和过程
科学在小学1年级就有比较和测量单元,专门学习比较和测量的技能,通过不标准和标准的测量方法的比较,理解主要的测量概念,如有测量起点和终点、共同的起点和统一的测量标准。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中都要用到测量的手段,使学生逐渐领悟科学研究中测量的重要性。科学教材的学习很注重在系统中的进行,以免学生把有关的现象隔离开来,而且同一板块下各内容模块前后也是成为体系的。如生物单元对动物和植物相同与不同的观察,都是在林地和淡水两个环境系统中进行的,而不是把动物植物孤立比来进行比较。
四、教学评价
在科学的教材中,大多数单元的评价是混合于或者嵌入课中的。这些嵌入式评价是在单节课和整个单元的情景下自然发生的活动,很多时候它们难以从教学活动中区分开来。通过提供具有引导性的活动,以及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想法的方针,嵌入式评价提供了一个实时的、详细的成长剖析。
科学的评价是多样的,在单元中,评价还要基于老师所记录下的观察结果,学生的学习作品,以及口头交流。所有这些资料收集的方法结合起来,给予老师一个学生成长的全面、充分的图景。
科学教材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评价,安排了多种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学习的策略。每个单元至少有一个评价活动。比如《做风铃》《六个弹子在哪里》都是在设计活动中应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学生的发展情况
教材实施了两年,在这两年中,学生学到了关于“天气”、“比较和测量”、“平衡和称重”、“蝴蝶的生命周期”等单元的科学知识,通过试卷反馈的情况来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对这8个单元是很喜欢的,在每节课上他们都是快乐的,他们对每个问题,认识每个事物都经历了“焦点——探究——反馈——应用”的模式。
学生现在的发展是很显著的,现在当你提及有关这8个单元的一些知识时,他们会给你说很多,对于一个新事物,他们会用看、听、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并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他们能自觉的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也乐于交流,他们能提出关于本单元的一些问题,他们能比较有纪律的取、还材料,能比较熟练操作一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其水平并不比3、4年级的学生差。
不过,学生的这些发展令我们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遗憾和担忧。我们通过试卷和我们上课的观察发现,现在两个班级中的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一部分学生上课很认真,对班级讨论,小组观察,以及做记录表现出的是积极、主动、认真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在认识某一个新事物会有意识的运用以前学的方法,很快掌握新事物的特征,记录单上对事物的文字描述较多、详细、准确。这部分学生的试卷成绩分数比较高,能在80分以上。这部分学生还表现出爱提问,喜欢和老师、家长交流。而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对于班级讨论或是做记录不太认真,爱讲话,对于知识的迁移、应用都不太会,记录单上的记录较少,只有几个字甚至更少,这部分学生的试卷成绩分数较低,在70分以下。
六、存在的问题
分析现在学生表现出的情况,我反思了一下,在教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上课前,老师为了准备教材中的材料,要花大量时间,而且班级人数也比较多,个别材料很难按照教材上规定的标准去准备。我觉得材料的不充分是影响学生发展不均衡性的原因之一。
2、由于班额比较大,在课堂上分发收回材料用去的时间也比较长,再加上每课的活动安排都很紧,老师只能指导个别小组,对一些小组的关注度不高,我认为是影响学生发展不均衡性的原因之二。
还有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而科学教材的活动内容多数都是从头到尾,每到最后的总结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就够集中,班级讨论没有观察前的效果好。同时在拓展活动方面,由于课堂时间等问题,教材的拓展部分一直没有做起来,这些势必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我想,如果对上述问题不断改进做好,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版.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复兴镇大树小学校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