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2017-12-10陈耀龙杨香军

北方经贸 2017年12期
关键词:湘南示范区区域

陈耀龙,杨香军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于2011年10月成功获批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国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区域内的郴州、衡阳、永州三市因共处于湖南南部,统称湘南地区,具备很好的地缘优势,毗邻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既是承接开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洼地”,也为该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天然条件。

一、承接产业转移下湘南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承接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主要包括:区域内的指导性不够统一、战略选择的个性化不突出、高层次的协同管理不够、实操层面的规章制度不实不细等。导致湘南区域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过程中,存在无序发展、产业雷同、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最终带来区域内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硬件环境欠优

湘南三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硬件基础设施达不到沿海发达地区的标准,直接影响投资环境和投资吸引力,阻碍产业链的生成;软件环境方面与沿海地区相比更显落后一大截。如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开放度不够;市场竞争环境不公,服务意识不强,“一次办结”难以达成;企业提质征地难度大,投融资渠道不畅等。这些硬件、软件环境的制约使得政府整体机制不灵活,难以吸引外部资本和企业的投资落户。

(三)承接引进企业集聚功能不强

湘南地区目前虽然已经承接富士康、欧姆龙、台达、飞利浦以及世界三大运动鞋品牌阿迪达斯、耐克、彪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郴州、衡阳和永州,但总体来说,各市区的大型工业园区的著名企业较少,对产业的规模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影响不大。更多承接引进的企业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企业,产业层次低下成为各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省内外邻近区域竞争加剧

在湖南省内部,全省共有长株潭城市群、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地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大区域板块全部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且湘南板块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中下地位。目前省外各示范区(包括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北荆州、黄河金三角等其他五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方面与湘南地区大同小异,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吸引产业转移企业,使得湘南三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着邻近区域的激烈竞争。

二、承接产业转移下影响湘南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因

(一)区域广差异大是影响协调发展的客观因素

大湘南示范区面积和人口均约占全省的1/4,区域广泛给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度,加之湘南各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给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客观上的难题。目前衡阳、郴州、永州三市之间需要在大区域范围内找到相互协调合作的核心与凝聚力,打造适合于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整片地区联动发展。

(二)地方政府目标的多元化直接影响区域协调发展

湘南三市虽均归属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但由于地方政府在现实利益和政绩考核面前受目标多元化的因素影响,难以形成一套有利于三市共同协调发展的机制。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市立足于实现本市利润的最大化,区域合作协调发展仅仅是实现其目标的工具。衡阳市的目标是建成国内最重要的以物流为核心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郴州市的目标是建成“中国有色金属之都”和区域性的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之一;永州市希望成为广东、广西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及矿产品等原材料的供应基地。由于各成员目标众口难调,使得区域合作出现分歧,从而增加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短期内便难以在区域内形成统一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

(三)产业梯度性和互补性影响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湘南示范区中各市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产业、科技发展、交通建设等方面相似度较高,从而导致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趋同现象严重。相比之下,衡阳市作为工业发展老牌强市,其工业发展特色突出,但是郴州和永州,两市之间优势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基本一致。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三市完全相同的优势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化学原料及化工机械、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则三市间两两相同的优势产业。

(四)市场机制不健全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策略的选择

产业转移是一种产业和企业的经济行为,这种经济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市场机制所决定的,产业转移策略的正确选择以及产业转移的顺利实现必须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前提。湘南地区“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尚未完全消除,这种传统模式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难以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湘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策略上的抉择,进而影响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承接产业转移下湘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注重区域间产业的关联与配套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是湘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中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手段。湘南各城市应该从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定势中整合多元化的目标和不同的动机,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打造湘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最终实现合作各方的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可以建立湘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常设机构,建立湘南三市、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大问题,推进跨区域园区建设。另一方面,针对各地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科学确立承接重点,发挥资源优势,积聚产业效应,打造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层次。

(二)重点突出,运用差异化定位培育优势产业

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通过差异化定位,注重产业配套与自身优势,形成各自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湘南区域协调发展。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定位为重点承接矿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产业承接平台和湘粤赣开放合作试验区;衡阳应当定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水平产业,尤其是发挥衡阳生物制药、新能源与新材料及其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优势,重点承接高技术水平的生物制药、新能源与新材料、汽车制造、新兴装备制造业及信息技术产业;永州应当坚持产业承接与产业培育共举的政策措施,承接与本地特色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形成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如生态农业、休闲养老业等。

(三)内外结合,加大开放力度优化区际资源配置

湘南地区需要实施对内与对外相结合的开发战略,优化区际之间的资源配置,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首先湘南地区需要加强与长株潭、粤港澳、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地的经济合作。湘南示范区必须积极主动与长株潭这个湖南“龙头老大”进行对接,加快建设与长株潭互融互通的交通、电力、信息、生态等基础设施网络,做好对长株潭地区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其次,加强湘南示范区内部各市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加大湘南各市域之间的开放力度,促进区域内部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消除区域间的经济保护措施和封锁等非制度性的障碍,为跨区域投资、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自由地流动要素的空间,充分降低三地间的承接产业转移所产生的交易成本。

(四)开放平台,打造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促多方协作

建立与湘南地区承接产业地的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旨在有的放矢、激励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发展。通过相应的协调机制以及信息共享平台反馈的产业转移内容,避免过度的争夺某些项目,从而杜绝恶性竞争以及盲目引资。通过信息平台的反馈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可以切实促进区域间借助优势互补等方面促进多方合作,从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实现互利共赢。

(五)市场主导,辅以行政引导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湘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让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市场应突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开放更多领域鼓励私营部门扩大投资,吸引企业自主转移。在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的推动机制上,既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间高效的协调推动机制,又要改进市场运作方式,并积极探索两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诸如建立投资公司、基金等融资平台,构建区域性市场体系,完善方案,创造条件,加以推进。

(六)利益共享,共建园区多主体共同受益

湘南示范区应主动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紧紧围绕全省“五化两型”总战略要求,以承接产业转移促开放,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建立产业转出地与产业承接地利益共享机制;以深化区域合作促开放,共建园区合作。包括建立大型产业园区,推动湘南地区发展利益共享;创新合作共建园区,打破行政区划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湘南地区可以尝试创新合作共建开发园区,推进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成果分享。通过学习引进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湘南示范区内各政府与珠三角等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和中直属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开发园区。

[1]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地区所课题组.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R].2003.

[2] 赵 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湘南示范区区域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分割区域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缅怀先烈 筑牢忠魂——湘南起义纪念馆“清明祭英烈”彰显担当作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区域发展篇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谢湘南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