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7-12-09赵晶

科技视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水利水电

赵晶

【摘 要】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越来越便捷,都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大力兴建,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影响。随着水利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下文中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得到一些解决的方法,改善现有的状况。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关乎民生的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水平能影响国民经济水平。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用电量也持续上升,电力的生产量与需求量开始出现较大的数值悬殊,促进电力生产量的提升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门问题。利用水力资源发电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燃煤引起的废气污染问题,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明显改变工程周围的水文环境等。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带来的伤害,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进程。

1 国内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不断改善。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保证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用电量,正确认识国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以及工程建设地区的环境与经济的变化,能够减少不利情况的发生,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伤害。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开发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水资源的理论可开发数量为3.78亿kw,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开发转换率仅有19.30%,与同期发达国家的60%有着较大的悬殊。随着近年来经济、文化、科技的全球交流逐渐增多,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但是水利工程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如何保证工业和农业等方面的用电需求,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让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和地质水文工作共同进行,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伤害,还有待于解决。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主要是通过人为的操作进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资源合理分配,不仅能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还能增加国内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建设对群众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能够保证居民的用电;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它可以在降水量较小时开闸放水,进行农田灌溉;可以在降水量较多时屯水,进行水资源的再利用,还有效防止了洪灾的发生。现代工程建设水平突飞猛进,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水利工程也成为了景点,让人们赞叹现代人类结晶的伟大。同时,水利工程还能改变河流的流量和分支布置,可以协助人们进行货物运输。

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是一种清洁能源,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国内常常使用化石能源进行发电,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使用量越多,贮存量就会越少,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气污染情况。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能够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水利工程能够抗洪防灾。也带动了畜牧业、旅游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能够借助水利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发展。但是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环境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正确认识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而能更好地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当地土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期间往往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土地上的林地、草丛、农田在施工过程中会被破坏,改变了该地区的植被多样性,生物的栖息地被改变,常常伴随着物种迁移,种种不良情况叠加会引起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同时工程在使用期间产生的废水、废气也会对该地区环境造成二次伤害。

水利工程库区在蓄水期间会浸没该区域的土地,水中的压力促使地壳运动加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对于河流有着较大的限制,不再是根据自然环境的需求进行循环,而是人们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这种操作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但是水利建设对河流底层泥沙的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河床升高,水位上升,土壤的强度大大降低,山体滑坡、塌方情况时有发生。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当地生物的影响

当地的自然生态循环是基于自身需求而建立的平衡体系,水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而且自我调节所需要的周期比较长,虽然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短时间内对于当地水域环境的影响很大。水域周围的动植物因为栖息地的改变,出现大量死亡情况,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被破坏,而破坏以后的生态系统的不能进行有效的反馈调节,生态平衡的破坏还会加剧,最终还会导致物种多样性改变。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当地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常引起建设地区的水域情况与湿地面积变化,进而改变该地区的降雨、气温等气候。水位上升引起水循环加快,当地的降雨量与之前比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同时气温较高的夏季降水量也多于冬季,迎风面降水的几率也高于背风面。

3 建议

首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周全,尽量降低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第一,建设之前,就要考虑会造成哪些影响。第二,进行设计时,对水利水电建设周围环境进行勘察及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尽量保证建设完工之后,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第三,要对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群众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施工开始前,必须先进行民意征集,提高社会民众的参与度及意识,让水利水电工程能够为人们服务,还能充分兼顾环境保护。

其次,补偿机制要完善,当完成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后,应考虑到不可避免的情况发生,建立完整完善的补偿机制,尽量做到完善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完成之后,还能够对周围民众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减少不规范的行为出现,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

最后,建设过程中的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更应該对环境进行保护,重视环境的变化,从控制噪音、水体污染等方面进行检测,减少环境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制止,避免出现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应该进行统一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民众的生活用水,兼顾灌溉和发电,生活用水的平衡,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标准。最后,应该建立完善的移民政策,减少移民纠纷,保证工程的完工。

4 结束语

我国已经吸取了以环境资源破坏带动经济发展措施的教训,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该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水利工程对于建设地区的水文环境、生物类型、气候等方面的改变。大力发展生态水利规划,让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与运行环境更好地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生态水利规划还能修复因工程建设对水文环境造成的伤害。同时,它还能减轻水利工程的二次污染情况,让工程在后期也能够实现与生态环境的良好相处。

【参考文献】

[1]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27(1):56-58.

[2]李玉海,陈亚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8):719-7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水利水电
水利水电工程
农村水利水电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MD4-1000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赶工索赔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