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多元对话追求高效阅读

2017-12-09张秋月

考试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语言训练

张秋月

摘 要:文章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详细地剖析教师在阅读课堂根据教材目标要求和实际学情,创造性地设计多元化的阅读对话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对话活动,从而让学生掌握文本知识和个性阅读能力,建构高效的阅读课堂。

关键词:多元对话;话题引擎;语言训练;以读促悟;高效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研读文本内涵,掌握文本语言运用,以及提高个性阅读能力的过程,就是激活学生阅读情感,引发学生内心世界进行相互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借助阅读对话活动平台,通过构建多元化阅读对话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参与研读文本内涵活动,感悟文本深刻内涵,有效荡涤学生阅读情感,升华阅读审美情趣,促进学生阅读思想获得启迪,实现高质量阅读课堂的建构。

一、 利用话题引擎,激活对话期待

阅读教学课堂要完成每一个阅读教学内容,都必须要有阅读话题,而阅读话题又是文本研读中心的对话主题,教师如何运用这一对话主题,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在阅读课堂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对话主题,激活学生的阅读对话期待,促使学生带着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积极自主参与研读文本活动,在课堂对话活动中畅所欲言,表达个性化阅读观点,有效地领悟文本内涵,培养个性研读文本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这是一篇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对话活动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而领悟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崇高品德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时,学生初步解读了课文内容,教师紧扣“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三個故事片段,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讲述李大钊同志如何忠于革命事业?如何与敌人坚贞不屈地作斗争?利用这一话题,让学生再次深入课文中,采取朗读、圈一圈、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等语言对话实践活动,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斗争。学生从“被捕前”李大钊同志早出晚归,整理书籍、烧掉文件,从对母亲说的那句话,体会到李大钊为革命事业紧张工作;学生从“被捕时”哪些片段描写,体会到李大钊同志从容不迫、十分镇定;从“被捕后”法庭上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敌人无所畏惧,对亲人深深地爱,对革命事业具有坚定信念。在层层推进的对话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领悟了课文中心内涵,获得个性化阅读能力,促使学生的阅读心灵获得碰撞,真正实现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二、 运用以读促悟,进行直接对话

朗读文本语句也是一种对话阅读方式,更是一种与文本对话的直接形式。学生通过对文本语句的朗读,可以更深入感知文本内涵,体验文本作者的情感活动,感悟文本作者蕴涵于文本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朗读文本语句时,且在每一次的朗读对话活动过程中,都能够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学生自己也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更具有个性化,从而逐步加深理解和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通过熟读、诵读文本语言,引发学生回味文本语言之美,沉淀、积累和丰富学生的语言储藏,有效地形成语感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匆匆》一文时,学生通过朗读活动,初步整体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这是一次学生与文本的整体对话过程。教师要求学生采取自由读、默读等朗读方式,把这篇课文朗读得流利、通顺、连贯,初步感受到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述时间的宝贵,每个人理应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中语句,把自己对课文语句的体会与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文中作者对自己虚度八千多日子,那种惶恐、悔恨的心情,以及想抓住匆匆而过的时间,那种无奈的心理。学生在小组里相互朗读聆听,再在小组里相互评价补充,指出彼此之间的不足和优点,从而体会出课文语言文字描写之美妙,也体悟出文本包含的情韵内涵。特别在朗读文中语句“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学生从朗读的抑扬顿挫、高低缓急声中,感受到作者此时此刻是用全身心感受时光的流逝的,也从文中比喻手法、自问自答里体会到作者对已逝时光的惋惜之情。学生带着深厚的感情与文本进行对话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熟读背诵,消化、积累文中的语言,体会文本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 紧扣文本研读,突出个性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语言文字内涵,应着重要求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了解文本作者如何布局谋篇,掌握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体会文本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在对话交流活动中使学生语言表达获得释放,学生个性化解读观点得到展示,勾起学生更进一步进行阅读对话交流的欲望,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逐步提升学生语感能力和个性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北京的春节》一文时,这是一篇描绘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语言进行研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到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进一步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研读课文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详细解读文中讲述北京过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经过几个高潮?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活动,发现这篇课文描述方法做到有详有略、点面结合:详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四个部分,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教师引导学生揣摩研读文中重点词句,深入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蕴含于文中的思想感情。如,“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夜。”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指出了“万不得已”“必定”这两个词语说明人们重视除夕夜;点出“守夜”包含着双重意义:一为岁数大的人在除夕夜守岁是珍惜光阴;二为年轻人守岁则是给父母延寿。又如,“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到这是一句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揣摩与品悟中,学生从“一眨眼”一词,体会到作者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学生也感悟到这句话与课文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前后互相呼应,让整篇课文结构十分严谨、完整、浑然一体。endprint

四、 开展语言训练,深化对话形式

开展语言训练活动是学生进一步深刻感悟文本内涵的重要方式,也是把文本语言表达形式转化成学生个性表达形式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利用文本中语言训练点,组织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活动,深化学生解读文本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研读文本中的语句时,教师要求学生对文中语言解读体会做些批注,做到有感而发,促使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对话;再次,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是好词好句的语言摘录下来,做成卡片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根据文中一些语言训练点进行创造性对话,诸如,仿写文中语句,改写文中语句,续写文末片段,填补文本空白等。所有一切语言训练都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个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研读文本和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山中访友》一文时,学生研读课文内涵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把自己认为是好词好句的语句画下来,反复地揣摩这些词语、语句的含义,把这些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制成卡片,并加以分门别类,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展示。如,幽径、清澈、唱和、吟咏、湛蓝、树冠、津津乐道、蕴含等。通过摘抄、积累好词好句活动,学生养成了积累语言储存的良好习惯,从而丰厚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阅读课文语句时,一边默读一边认真思考,想一想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把自己的感想、疑问或理解,在句子旁边做好批注。如,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老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很长,几百年如一日;②“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老桥在这几百年中为了人们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至始至终为人们服务。师生进行语句研读对话时,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阅读批注,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观点。这种随文进行批注研读与对话阅读探究的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内涵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方法。研读文中一些句式:“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教师根据这些语句的表达方式,设计一些仿写句式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你好, !你 , 吗?学生仿写后后进行展示对话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阅读课堂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与对话交流相互依存,积极调动学生阅读情感,创设多元化的阅读对话课堂,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文本研读对话活动,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素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实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语言训练
英语高效阅读教学之策略
走进阅读的世界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