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何两度隐居泰山
2017-12-09张桂霞
张桂霞
纵观中国历史,“隐居”通常是文人雅士之举,武人“隐居”实为罕见,但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冯玉祥却曾于1932年至1935年间先后两次“隐居”泰山,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原来,冯玉祥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最终于1929年和1930年爆发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即所谓的中原大战。战后,冯玉祥苦心经营20多年的西北军土崩瓦解,所部被蒋收编。失去了武装力量的冯玉祥,在国民政府中没有了实力地位,被迫下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向全国各界呼吁“抗战则生,不抗战则死”,并致电南京政府,力主不能依赖国联,应由政府率领全国抗战。同年12月,冯玉祥赴南京参加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更是积极奔走呼吁抗战,却屡屡受挫。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冯玉祥极力主战,却目睹了南京国民政府不全力支持淞沪抗战前线苦战的十九路军,又在事后与日军签订了《淞沪停哉协定》,忧愤满腔的冯玉祥断然拒绝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并于当年3月应韩复榘(1930年9月—1938年1月任山东省主席)之邀赴泰山“隐居”。此为冯玉祥首次“隐居”泰山。
但是,鲁省形势日益严峻,爆发内战的危险与日俱增。蒋介石支持盘踞胶东的刘珍年,公开对抗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冯玉祥又不得不应宋哲元之邀,于1932年10月离开泰山,到当时的抗日前线张家口去。次年5月,冯玉祥与旧部方振武、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一举收复多伦等4县,但最终于同年8月宣告失败,不得已再次应韩复榘之邀到泰山“隐居”。此为冯玉祥二次“隐居”泰山。
直到1935年10月19日,蒋介石从南京发来密电:“泰安探交冯委员焕章吾兄钧鉴:密。比来尊体如何,遥为康吉为颂。中央第六次全会举行在即,党国要计,均待商讨,甚盼大驾早日惠莅首都,共商一切。谨电速驾,不胜祷企!弟中正叩皓侍密东。”接到蒋介石的密电后,冯玉祥在日记里写道:“我以国事危险如此,不论如何,我应走一趟,把我要说的话完全说了,至于我个人之危险与否,应不问也。”几天后,冯玉祥即赶赴南京并出席了11月2日召开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会后,冯玉祥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2月冯玉祥在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常委。至此,冯玉祥彻底结束了其在泰山的“隱居”生活。
那么,冯玉祥为何选择在泰山“隐居”呢?他在山西峪道河有房屋和土地以及3000多人的卫队,在北京船板胡同也有房子,在济宁也有房产和土地,他的亲信之一宋哲元在察哈尔,他为什么不去这些地方呢?
原来,从日本侵华来看,“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很快沦陷,华北也面临危机,山东暂时没有受到直接威胁,局势相对稳定;从地理位置来看,泰山位于抗战前线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有津浦铁路相连,交通方便,既可以随时了解抗日前线和南京方面的动向,也便于随时重招旧部,立返抗日前线。冯玉祥对山东的战略地位非常看重。他认为:“山东是中国想要保全领土完整和南北联系所必争之地。如果山东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则不但中国南北的联络完全切断,河南、山西、江苏、安徽等省,也必全部动摇。山东不但在保全国土完整上是必争之地,即在维持中华民族的观点上,也是非死守不可的。”
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泰山雄伟壮丽,古柏苍松遮天蔽日,空气新鲜,环境“清幽雅静”,既宜于养病,又宜于读书,也宜于精心思索;从人际关系来看,1931年12月,冯玉祥南下去参加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途经济南时,韩复榘亲到车站迎冯玉祥往山东省政府留宿,对自己曾叛冯附蒋深表悔悟,从此两人摒弃前嫌,当冯玉祥失意之时,韩复榘适时邀其去泰山留居,旧情新谊交织愈炽,冯玉祥心领神会并慨然应允,冯玉祥“隐居”泰山后,韩复榘月馈数千元以资生活之用。
当然,冯玉祥隐居泰山,主要还是便于观察国际形势,时刻做好抗日的准备。正如他在山东省立第十中学(今青州一中)演讲中说的: “我上了泰山,有朝一日总要拉起队伍来,还要和小日本儿见个高低!到时候,我欢迎同学们到我的抗日队伍中来,男的、女的都要,能扛得动‘八斤半(步枪)就行!”
至今,泰山仍然留有冯玉祥“隐居”时留下的不少遗迹,诸如大众桥、烈士祠、梅花岗、冯玉祥小学等。冯玉祥逝世后最终也葬于泰山,可谓将军英灵化入了泰山的壮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