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之我见
2017-12-09张娟
张娟
摘 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科目教学的重点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计算常见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探讨了适用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科目教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习题训练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效果不错,但却占用大量学生的课堂和课下时间,效率比较低。在小学数学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如果仍然采用加大习题量的方式,必然会影响数学课教学进度,想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养成,就必须针对小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采取相应的计算教学策略,来让学生掌握快速、准确计算的方法,正因如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 小学生数学计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相比于其他学龄段的孩子,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正因如此,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以多年教学经验为基础,对小学生常错题进行分析,小学生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 计算习惯不好,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小学阶段的计算题虽然都比较简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仍然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准确完成。但小学生有着爱玩好动的天性,其在做事的时候原本就容易被其他事物打扰。加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过分看重学生的习题量,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导致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精神溜号问题比较常见。另外,日常习题训练量过大,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只能放弃计算后的准确性验证与检查,这种不良计算习惯的养成,更是加大了学生由于马虎大意出现错题的几率。
2. 运算技巧不到位,思维定式消极
小学阶段的计算包括四则运算的应用计算和图形计算两方面,无论哪种计算题,都需要相应的公式、定理、法则来运算。数学计算中,有很多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师如果能够多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技巧,必然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效率。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中,还经常不重视错题总结的作用,仅板书演示正确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并没有跟着学生一起分析错题的原因。计算是一种思考的活动,如果教师不能帮学生找到错题根源,不能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同样会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养成,影响其计算的准确率。
3. 对计算算理理解不清晰
数学中的计算法则,是人们在大量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其获得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让学生在记住法则的同时,了解法则的由来和用途,是提高学生法则掌握能力的关键。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课时量不足,教师对计算法则的推演往往浅尝辄止,学生很难对计算法则的原理深入了解。当学生在习题中运用计算法则时,就只能机械的套用法则。一旦遇到难题或复杂的题目,计算变式使用计算法则,必然会导致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不仅影响其解题效率,还影响其计算的准确性。
4. 不良的计算习惯,审题能力较弱
审题是数学题目计算的第一个步骤,审题准确与否,影响到学生对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判断的准确性。受性格特质和教师的教学习惯影响,学生审题不准确的问题比较突出。能否讀懂题目,并通过分析题目来运用相关的法则、定理和技巧解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准确度。教师如果不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同样会导致学生计算准确度下降,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
二、 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分析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不足的根源。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通过采取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准确度。
1. 创设有效情境,做好教学铺垫
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计算相关的内容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思想,通过灵活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跟着老师学习计算法则、定理,教师所教的计算技巧才能被学生记住,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记住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我带着同学在课堂上用硬纸板制作长方体教具。学生在教具制作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单独计算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并给出自己所制作长方体面积求得的步骤。学生计算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的两个对面面积相等的性质,学生通过钻研,自己就总结出了长方体表面积=2(ab+ah+bh)的计算公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全程参与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演,因而其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记忆十分深刻,在具体的计算中计算效率和准确率也极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结合情境强调算理教学,做好算法指导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忽视对算理和计算方法的指导。学会灵活的运用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如果学生算理和计算方法掌握不扎实,必然会导致其计算能力无法有效形成,最终导致在遇到计算题时,错误百出,计算速度极慢。
例如,在多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中,竖式计算是多位数除以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为了突破学生算理理解难点,在竖式计算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小组活动或独立思考,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圈出先后的计算步骤,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算理的同时,学会计算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在竖式计算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竖式计算技巧,让学生学会前两位不够整除就看前三位,同时教会学生竖式计算中商的位置规则,从而提高其竖式计算能力,为日后复杂计算的教学和学生复杂计算题的解题打好基础。
3. 加强基本计算训练,不追求繁难题目
小学阶段的计算题目比较简单,即便是一些复杂题目,也是建立在基础的法则和算法上延伸而来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经常习惯为学生布置大量难题和复杂题目。但学生由于基础不牢,对这些题目解题准确率并不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低,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计算信息,使学生在遇到计算题目的时候产生畏难心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教师在数学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一定要以基本计算教学和训练为主,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效率,才能坚定学生的计算信心。endprint
例如,在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课堂授课前,我对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进行巩固。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虽然这些题目比较简单,学生运用算式和口算很容易得到答案,但这种强化教学却增强了学生计算基础,树立了学生计算信心,激发了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使其在之后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学习中,更积极的跟着我学习计算的方法,对待习题也更加游刃有余。
4. 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算法,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不同的学生,其在面对计算题时计算思路不同,所采用的算法也不同。不同的算法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速度和准确率是不同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计算个性,不能过分强调最优算法,应该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计算个性,养成计算习惯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算法并了解算法最优化的原理,也就是让学生先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习题课中,对于题目175×9.5的计算,A同学给出了175×9+175×0.5的算法,B同学给出了175×10-175×0.5的算法,C同学给出了100×9.5+75×9.5的算法。这些算法都能够帮助同学得到正确的答案,但对于不同的题目,不同的算法其效率是不同的。针对A、B、C三名学生同一题目多算法的现象,我给予了鼓励。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又给出了180×5.6同类变式题目,同学通过将这道题目和之前题目不同的算法进行归纳,认识到对于185×5.6题目,A同学的算法更高效。对于175×9.5的题目,B同学的算法更快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在掌握不同算法的同时,了解了对于不同题目最优算法的选择要点。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就一定要重视计算教学策略的应用。只有灵活的运用计算教学策略,善于设置教学情境并教会学生算理和计算技巧,才能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计算准确度,增强学生计算自信心,教师还要避免在课堂给学生布置复杂计算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算法对题目计算的适应性,来选择最优算法。
参考文献:
[1]黄丽丽.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讀写算:教研版,2015,5(7).
[2]李福君.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J].关爱明天,2015(3).
[3]叶卫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4):103-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