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和强化农村图书活动站的功能是新形势下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
2017-12-09吕妍娣王冰倩
吕妍娣 王冰倩
【摘 要】加强图书馆对农村图书活动站的扶持和指导,实现和强化馆站联盟是新形势下实现文化自信一项重要措施。需要层层努力、共同兼管,唯有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举措落实,才能开创农村文化繁荣的新局面。
【关键词】馆站;创新;指导;模式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决不是单向的,从图书普及和提升文化知识角度来审视图书管理者自身所肩负的责任,首先从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出发,改变发展方式和价值取向,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图书活动站建设上来,并悉心给予指导,通过这一有效形式,提升农村文化氛围,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农民。
加大农村以村为单位的图书活动站建设,从最基层做起,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图书馆业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提高认识,承担责任,要把建设好农村图书活动站放到国家文化战略的层面加以对待。作为图书馆在建设农村图书站上要创新模式、求真务实,创出一条新的服务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功能和价值。要工作实践中,开辟好六个方面的新路径。
1 图书管理者要成为图书的撰写者
从新形势发展趋势看,图书馆要大胆改革,创新全新的工作模式,广大馆员要行动起来,从单纯的图书管理者向图书的撰写者过度。图书馆馆员要承担起写作任务,适时撰写以服务“三农”为内容,以服务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为出发点的书藉和出版物。这样一种新的方式也是提升图书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好方法。图书管理者得天独厚,占有丰富的资料资源,确定选题规划,分篇章、分任务,编撰“新农村发展丛书”。并把这个重要环节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增加农民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图书要通俗易懂,有立足实际,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图书馆撰写的书藉,可以直接配送到乡村图书站,作为送书下乡的重要内容。方便农民群众阅读。改进了报刊只靠订阅发行,形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状态,使农民群众感到更亲近、更直接、更实际。
2 开展好“我和新书有个约定”活动
目前农村文化阵地萎缩,沦为“空壳”现象在屡见不鲜。要改变这些现状,从图书普及教育意义上说,必须推出新的服务方式方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议文化自信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在兴办好“农民书屋”的同时,拟开展好“我和新书有个约定”活动,吸引大批新一代农民前来求知。要把“我和新书有个约定”搞好,首先建立图书馆与“农民书屋”的密切关系。将新书目及时地传达到,让大家有选择、有预约。用行之有效的图书活动来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诸如开展推书活动。把反映新时期农村生活的作家作品向群众进行推荐。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3 编辑制作PPT送到乡村
现在,以往在街道上伫立的“报亭”越来越少了。报纸杂志销售持续低迷,在大城市在最繁华地段,日收每况俱下。纸媒受网络的冲击的现实足以表明,图书馆业既要固守传统还要勇于创新。充分现有的科技手段,利用和发挥好现有的网络功能,摒弃传统观念的。将好书改编成故事,制作成PPT,做到图文并茂,进行广泛传播。将发布致富信息进行形象化,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科技致富方面的知识的普及上。还有,为发展经济服务,把无偿广告与传播优质品牌文化相结合。我所在的吉林市龙潭区,资源源丰富。有优质花岗岩、白粘土、沸石、褐煤、白矽土等,这些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动植物资源丰富,比如梅花鹿、林蛙等远近闻名,还有蕨菜、蘑菇等山野菜;绿色有机米、甜玉米、贡米、乌拉小米,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把这些品种的品质和加工方法,以PPT的形式制作成光碟,下发到乡村图书活动站,引导农民对拓宽自富的兴趣,走好创新之路。
4 为图书活动站培训骨干
人才资源是最根本的资源,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根本保证。首先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本土文化传承者的挖掘和培养。龙潭区位于吉林市东北部,除城区和工业经济以外,耕地29227公顷,农业人口18.9万。下辖2个乡、4个镇。推进全区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势在必行。在相当的时期内,“新农村、新图书、新生活”,将作为图书馆所遵循的宗旨。一是培养和发挥骨干力量。通过举办研讨班,配合相应的奖励机制,传授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二是建立骨干联系网,充分利用好骨干QQ群,定期制作PPT,将图书信息及时进行传递。并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农民进行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掌握一技之长。
5 开辟“馆站论坛”活动
为激发图书活动站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深入开展好读书活动,切实把农村图书站办得有声有色,图书馆要积极组织、建立好“馆站论坛”。
一是,宣传地域文化。吉林市历史悠久,特别是龙潭区,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有历史上的扶余文化、高句丽文化。遗存的高句丽山城、乌拉古城池等众多的古迹。乌拉街镇满族民俗民风朴实,目前已经成为一張地域文化的名片。
二是,进行读书交流。心得交流和工作经验交流,是提升图书管理的重要方法。图书管理和传播是一项细致的工程,更需要相互交流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基层图书站,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注重在福中寻找图书传播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期实现更高的境界,真正把“馆站论坛”办出特色,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进行读者互动。届时召开读者读书会。针对一本所读的书,谈读书体会。把对人生的感悟进行分享。促进乡村环境的改变,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离不开图书站这座“加油站”。要把图书站建成农村农民获取新知识的“夜校”。用时尚的新书,吸取人、感染人,激励人。使人的品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6 举办“馆站夏令营”活动
加强馆站联系,使“馆”与“站”结成亲密的朋友和伙伴。把做好馆站建设和开展好读书活动融于寓教于乐之中。诸如,一年举办一次“馆站夏令营”。除开展有益健康活动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沟通情况、交流感情、研究工作的平台。通过对工作的总结和回顾,结合工作实践,找差距,定措施,并把这一活动作为发表论文的园地。为图书馆和图书活动站的发展适时地调整工作方向。图书馆要与乡村图书站建立密切的关系,是做好农村图书活动站工作一个有益的探索的尝试。
一个民族的未来希望,不仅要建设强大的物质文明,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能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好农村图书活动站,就要从基层做起,从自身做起,要把建设农村图书活动站和“干部下基层”活动结合起来,和“一下三送”结合起来。落实责任,图书馆每一个馆员都要行动起来,实行“包产到户”,有计划地落实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
[2]朱金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2011年11月7日《光明日报》.
[3]张颖慧,冯玉燕.《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