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对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作用

2017-12-09朱易灵

考试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转化成因学困生

朱易灵

摘 要:学困生以前叫差生或后进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农村学困生比例远高于城镇学困生比例。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则让农村教师操心很多但收效甚微。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德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

关键词:学困生;农村;成因;德育;转化

一、 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农村小学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除了极少部分受先天性的智力因素影响,大部分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后天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教育工作者难以预测和估计的,但是这种影响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发挥着很大消极的作用。主要有三种不良的影响:在农村再次兴起的新的读书无用论,使得学生从小就缺乏读书进取心。特别是由于城市的扩容,导致农村土地被占用,很多在城市周边的农村,在从城市发展过程中从土地占用补偿这一块,得到了巨额的补偿,突然到来的财富冲昏了很多人的头脑,在“小农意识”作祟下,不再把读书作为孩子鲤鱼跳龙门的途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网络游戏,大大牵引了学困生的更多注意力。孩子在成长阶段对是非黑白没有清醒的分辨能力,还不能够树立起远大的目标,更谈不上有为之努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禁不起诱惑,沉溺其中难以自拔,从而导致学业荒废;而社会上的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也使得学困生的转化困难重重,事倍功半。

(二) 家庭環境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的父母一般都只有初中水平,还有一些小学未毕业的,父母文化水平的低下和科学教育知识的缺乏,使得农村的孩子一起步就比城镇孩子慢半步,家长已经习惯了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往往认为即使孩子学习不好,没有出息,也还有地可种,能保证温饱,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方面重视的特别不够,这种影响基本上要到大学阶段才可能忽略。二是留守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监护,而爷爷奶奶大多只知溺爱,要钱立即给,学习管不了。在孩子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之前,这种方式直接导致孩子随波逐流,越发的贪图享乐,花钱大手大脚,认为一切都来之容易,缺少感恩之心。

(三) 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影响非常重要,农村小学学困生中基本上一半因此而产生:1. 教师对学困生有偏见,厚优薄差。教师对学困生缺乏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或漠不关心,或讽刺挖苦,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像患病的人受到权威判决一样,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2. 教师专业技艺低劣,授课缺乏吸引力。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有的教师的课堂效率低下,组织纪律不好,不少学生的思维常年游离于课堂之外,导致学生逐渐不喜欢相关学科。笔者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就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的课而厌恶这一学科,从而成为这一学科进而成为整个学习上的学困生的。3. 教师职业倦怠,得过且过。农村教师因为工作环境差,待遇相对较差,职业倦怠感比城镇教师更严重,没有或者不愿意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致使学困生在某一课时,某一章节的学习活动中,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而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导致以后的学习更加困难重重。4. 评价机制不科学。目前的教育评价有两种不好的倾向,要么侧重于优生的评价,而忽略对学困生转化的评价;要么对学困生的评价急功近利,简单以分数进步论英雄,忽略了学困生转化的艰巨性和教师巨大的心血付出。

二、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德育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但是,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也并非没有“消化”掉它的机会。开展人性化的、突出人文关怀的德育教育则收获颇丰。从教师层面来看,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及德育手段主要有:

(一) 沟通走访,改善环境

农村小学学困生很多时间在家庭,教师要主动进行约访和突访,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给予留守学生家的温暖,要高度重视与家庭、社会有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力求和家长或者监护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教育方法。根据笔者的实践来看,教师是可以在小环境内改善或者改变一个学困生的成长环境的。我们班级原来有一名学困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和爷爷一起生活。因为从小缺乏母爱,在爷爷的娇惯下,非常的任性和自私。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工地上出苦力赚钱,非常的辛苦。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和爷爷进行了一次长谈,指出造成孩子现状的原因以及对将来可能造成的危害,老人也觉得他这样的做法可能毁了孩子,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在提出我的教育转化方法后很容易就获得了监护人的支持,在金钱方面断了他的粮。我又三番五次的找孩子谈心、交流,并借适当的时机向其告知父母的不易,天下父母的期盼等,并在暑假的时候领着他到了他父母干活的工地,当他看到父母挥汗如雨地干活,看到父母吃住的环境,对比自己的所作所为,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回来后主动找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表示后悔,同时恳请我不要放弃他。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

(二) 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教师要多给予信任、关怀,并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古人说得好: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由疏其远。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从而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并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亮点,善于应用多种奖赏方式,使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得到表扬,树立自信,激发起渴求知识的情感。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困生意志力的锻炼,主要是通过作业、操作和课外活动。作业和课外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在“爬坡”中锻炼。即使失败也能锻炼人,鼓励学生不灰心,再接再厉。endprint

(三) 坚持进行有效的补差帮困

学困生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知识缺陷较多。因此教师必须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地进行辅导和补差。主要做法:

1. 要求放低,适当补差。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教师要乐于牺牲业余时间,辅导学困生的作业,使他们能尽量弥补知识缺陷。

2. 开展结对帮扶的“双赢”活动。根据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安排每个学困生和优等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等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一帮一活动。优等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无隔阂,可讲得认真、学得透彻。这样既弥补了学困生缺失的知识,也使优等生得到了复习和巩固。

(四) 强化指导,培养习惯

大多数学困生不会合理利用学习时间、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将教学和学法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比较普遍的做法是:

1. 在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设计,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选定,都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学服务。

2. 知识方法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等;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如何理解、如何解决问题等;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和綜合、如何解决问题等。

3.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充分发挥,给学习带来高效率。要帮助学生制订上课、自习、作业、复习、思考、考试和作息等方面的优良习惯要求,并通过严格、有序的反复训练强化落实。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陶行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能够在自己的手上改变几个甚至只是一个学困生的成绩,进而改变他的求学之路,他的命运也由此变得好一些,那就是功德无量的好教育,那也就是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3]《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做法》,《学周刊》2011年第17期.

[4]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成因学困生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