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和鉴赏齐飞,内涵和外延共进
2017-12-09张容
张容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习古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以读悟情、批文入境、知人论世、分析意象、对比鉴赏、驰骋想象等方法来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读;鉴赏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它汇聚了历代文人骚客的智慧。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不仅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还能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格外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另外,在历年的高考中,古诗词也是必考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履行教授古诗词的职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分析这一内容。
一、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 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还能学习到古诗词背后的文学知识。纵观高中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这些诗人或词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学生了解、学习他们的作品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有责任通过有效的方法为学生讲授古诗词。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常言道:“不学诗,无以言。”所以说,注重古诗词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高中的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引经据典的能力比较差,当一篇作文写成之后也毫无看点,但是如果有了古诗词的点缀,整篇文章就会熠熠生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古诗词,以备不时之需。
二、 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1. 以读悟情
《毛诗序》中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段话就明确地告诉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去诵读。其实,原苏联著名政治家、文艺评论家卢纳察尔斯基说:“许多隐秘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一切心理上的奥秘都在那种文学作品诵读的高度修养中弄明白了。”由此可见,读诗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教授古诗词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美读,以增加学生对文本感情的理解。
美读的方式有很多,像配乐朗读、听光盘朗读、教师范读等都属于美读的范畴。在讲授古诗词时,采用美读的方式能更容易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让学生在美读的氛围中与作者达成共鸣。
2. 批文入境
美读是了解古诗词的一个基本途径,但是在鉴赏古诗词时还应该从文字本身来把握诗词的内容。叶圣陶先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写道:“文学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是最基本的,丛本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诗词的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进入文本。
一要,理解用典。用典就是借助一些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婉曲地表达含义,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采用这样的写法,因此学生在理解诗歌时必须扫除这一障碍。比如,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有这样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就用了典故,词人借典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老了,但仍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将此问题为学生讲清楚,学生在理解本句词时就会破费力气。但当学生知道了这一典故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知道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二要,透析炼字。古人在写古诗词时特别注意炼字,一首诗、词中的一个字甚至能表达诗人的所有情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批文入境,就要讲授清楚一些特定词的意义。比如,在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开篇有这样一句“一弦一柱思华年”,其中的“一弦”、“一柱”都是巧用的数量词,这两个数量词看似单一,却正是由于其单一的意境才将诗歌的朦胧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3. 知人论世
不管是学习文言文还是古诗词都要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章子诚在《文史通议》一书中就说过:“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其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由此可见,在学习鉴赏古诗词时,学生应该通过作品创作的时代、作者当时的经历来把握古诗词的主题。下面,举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在以往的教学中,或者是听评课中,很多教师或者作者本人也经常把《念奴娇·赤壁怀古》当成是豪放词来讲解,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并不豪放,虽然词中有“豪放的景物”“英雄的人物”,但是词中还有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时作者的感情基调已经发生了变化。再者,在理解这首词的时候,还要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理解,苏轼当时写作此词时已经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了,在黄州的他只是一个“闲官”,空有才华却不能发挥、有远大抱负却不能施展,所以他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由此可见,本词虽然出自豪放派词人之手,但是究其本身而言却不是一首豪放的词。这样的分析就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展开的,通过一番透析,诗歌的主题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以后的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将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思想状况教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
4. 分析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就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可谓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学生熟悉这些基本的意象,就会给诗歌的鉴赏带来很大帮助。我们以“柳意象”和“杜鵑意象”来举例分析。
柳树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次数颇多,有的柳意象喻别离,有的写女子。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所出现的柳意象大多数是写别离的。比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中的“杨柳”就是写别离,表达了词人和情人难以割舍的场景。在古诗词中还有一个意象常常出现,那就是“杜鹃”,在古诗词中一出现“杜鹃”就给人以哀伤凄凉的感觉,其实这也是“杜鹃意象”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秦观的《踏莎行》一词中有这样一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其中的“杜鹃意象”就烘托了一种哀伤的氛围。endprint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将基本的意象为学生讲授明白,这样学生才能从共性中了解其一般寓意,从个性中探寻作者的复杂情感。
5. 对比鉴赏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语言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文人在古诗中的表达也是不尽相同。同一个词人或诗人在不同的作品中,抑或是不同的词人或诗人在描写同一事物时,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对朋友的不舍与感怀之情溢于言表,直接通过与桃花潭水深度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在古诗句中,虽然表达的情感一样,但是抒发的方法却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这一点,将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诗人在同一时期的作品,不同的诗人在表達同一情感时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作与作品之间表达方法、语言组合、构思特点的不同来找到诗句的特色所在,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妙处。
6. 驰骋想象
王朝闻在《一以当十》明确指出:“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了什么。也因为他可能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获得鉴赏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年代久远的经典作品,学生对于那个时代的了解几乎为零,所以,对于一些晦涩的句子学生很难理解,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最好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
比如,在讲授李白的《蜀道难》时,有这样精彩的几句话:“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些是诗人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艺术地展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所以,在讲授此内容时教师应点拨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显现突兀的高山、回旋的河川的画面,再想象翱翔的黄鹤不得飞,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攀的场景。这样的想象才能领略诗词所描绘的雄壮、峥嵘、惊险的画面。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教学不容忽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统领古诗词的教学课堂,从而将美读和鉴赏相结合,体现古诗词的内涵和外延,最终展现古诗词的魅力,达到“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J].考试周刊,2012年90期.
[2]孙健.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分析法——以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分析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5期.
[3]王毅.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06期.
[4]曾黎.“缘景明情”法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0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