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让孩子体会“不容易”

2017-12-09青榄

现代妇女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环卫工孝顺奶茶

青榄

每个周日的清晨,我都会去小区后面的一棵大榕树下晨读,经常能看到一个小男孩,帮自己做环卫工的母亲打扫街道,打扫完了,母子俩还会一起歇一歇,说说话,温情的画面令人感动。

可怕的全民“富养”孩子

这个小男孩和母亲穿着同款运动鞋。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前不久发生在上海的一则新闻:一名年轻女子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的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记者采访后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在向当环卫工的母亲要钱!

这位母亲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也10多年了,一个月才挣一些辛苦钱。她的女儿连孩子都有了,但还隔三岔五地伸手向母亲要钱,若不给钱就辱骂、吵架、打架……同是环卫工的子女,为什么这个小男孩这么体恤母亲,那个年轻女子却成了“白眼狼”?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的。他们只有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和苦难后,才会对父母心生感激,进而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相反,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都对孩子进行过滤、屏蔽,为孩子刻意营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又怎能奢望他们能知父母恩?蜜里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的滋味?

当下的社会,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有不少父母,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夫妻俩加上4个老人,让一个孩子在6个人面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尤其是一些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觉得好像亏欠了孩子,担心被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而产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娇惯、宠溺孩子。

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孩子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感恩和体贴父母,更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要让孩子体会“不容易”

侄子今年参加完中考,他的爸妈让我帮忙,介绍他到我家附近的奶茶店打工,体验生活。

第一天,他回来跟我们汇报说:“老板教了各种技术,我学会了做好几种饮品,也能炸鸡排和薯条了。”还没忘自夸:“原先的厨艺不是白研究的。”

第二天,他又向我们说:“这奶茶店可真是太赚钱了,只放那么几勺糖,然后加上点水,再加上一块柠檬片,就要卖5元!以后,我看开这么个店不错!”后来,我跟他分析了各种费用,他一算才发现,原来钱也不好赚。

每天回来,侄子都有新的话题,要么是告诉我们一天做了些什么,要么就是店里来了些什么人,还知道了一些送快餐的快递员和一些业务员的事儿,说得头头是道。

有一天我问他:“上班容易吗?”他说:“也容易也不容易,我上班这几天,把一辈子的哥姐都给叫了,脸都笑僵了。”我说:“真是不容易!等你发了工资,你就拿着这钱去旅游吧!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他说:“算了吧,我不想去旅游了!我还是拿这钱到时候孝顺孝顺我爸妈,孝顺孝顺我奶奶,给他们买点东西吧!”我把这话转告给他爸妈,他们倍感欣慰。

其实,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精神越疲惫;精神疲惫时,创造物质的脚步自然会停歇。反之,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馈赠。

猜你喜欢

环卫工孝顺奶茶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孝顺
可敬的环卫工阿姨
地下奶茶店
环卫工何以如履薄冰
环卫工休息室缘何“环卫工免进”
怎么孝顺
同样是奶茶
孝顺的外婆
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