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资管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发展探析

2017-12-09

金融经济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大资管业态商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湖南 长沙 410005)

互联网+大资管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发展探析

周晶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湖南 长沙 410005)

互联网+、大资管金融模式的兴起,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介绍互联网+、大资管金融模式下托管业务发展趋势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的动因与优势所在,探索出经济新业态下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的主要途径。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发展

一、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转型新时期,互联网逐步渗透到金融行业各领域,互联网征信、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金融新模式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一轮又一轮冲击。同时,在利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大背景下,国内大资管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格局,行业总规模从2012年的27万亿增长到2016年的116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97%,我国迎来了共生、共融、共享的经济新业态。但互联网+、大资管发展过程中伴生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并在当前金融分业监管体系下呈现出跨区域、跨行业、跨市场的链条式传导特征。商业银行托管业务作为经济新业态下的风险隔离防火墙和资产管理守卫者,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意义重大,在新金融模式下迎来了全新发展契机。

二、互联网+大资管金融模式下托管业务发展趋势

(一)托管机构竞争日趋激烈

商业银行是我国最早取得经营牌照的托管机构,在1998年随着国内首只证券投资基金成立而诞生。其后,随着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私募等金融机构在其资产管理产品中纷纷引入托管机制,商业银行托管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托管规模和收入也在不断增长。2013年底,证监会向证券公司颁发首张托管牌照,标志着托管机构类型从银行正式延伸到券商领域。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7家商业银行、14家券商以及中国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获得了证监会颁发的托管资格。托管机构的扩大和有限的托管资源导致托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托管机构的服务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则是决定其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二)托管服务从传统向增值转型

互联网+、大资管的发展带来了金融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资金结算方式的不断更新,使得管理人不再满足于托管机构的传统基础服务,提出了更多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托管服务从传统的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会计核算、资产估值、投资监督、信息报告等,向投资咨询、风险控制、会计外包、组合理财等增值服务转型。

(三)托管系统网络智能化进程加快

网络金融平台的优化升级加速了托管系统的网络智能化进程。目前,商业银行已实现了基于网上银行的托管网银系统构建,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极大提升了托管资金汇划的时效性,以及账务核对、明细查询、信息报告等托管服务的效率,提升了客户体验。

三、新业态下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动因与优势

(一)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动因分析

随着互联网+、大资管行业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一系列挑战。资本市场融资主体由原来以商业银行为主,转为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的多元化格局。融资资金来源也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逐步向多元金融主体吸收各类委托资金转换。融资方式也由原来商业银行传统贷款的间接融资,转向公募私募类基金、股票债券、收益权转让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同时,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利差收窄,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兴起带来存款、结算脱媒,商业银行存款规模逐年被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蚕食,而贷款又因受制于固定收益回报而缺乏创新。商业银行在负债、资产业务上面临双重压力,亟须寻求业务转型。资产托管作为“轻资本”业务,一方面,可以拓展商业银行存款特别是低成本存款资金沉淀,增强客户黏性,稳固客户资金沉淀周期,促进资金体内循环,直接拉动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可直接带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提高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

(二)商业银行固有优势助推托管业务发展

资产托管服务中涵盖的账户开立、资产保管、交易清算、核算估值、投资监督等内容,均立足于商业银行基本功能,而这些功能在托管领域的应用,使得商业银行相较于其他类型托管机构竞争优势显著。商业银行由于长期经营存款结算等传统业务,具备先进的核算清算系统、丰富的流程化作业管理经验和审慎合规的企业文化,在完善托管业务内部管理、优化后台业务运营、提高运作效率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商业银行审慎的经营风格和严格的风控制度,使得某些募集过程或投资运作模式不合规产品难以获批托管准入,保障了托管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在托管服务增值方面,商业银行可利用广泛的个人客户以及网点资源为托管产品提供代理服务,利用丰富的公司客户资源为托管产品提供融资项目选择,利用多样化的银行理财产品组合为托管账户闲置资金提供配套理财服务,提高托管产品综合收益率。

四、新业态下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主要途径

(一)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履行行业使命

在国内资本市场大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大资管行业发展趋势下,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稳定机制和风控体系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改革成败。托管机制作为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重要手段,在经济新业态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托管机构,应履行行业使命,坚持风险管理先行,有效防范道德及声誉风险,切实保障资金安全,对社会诚信体系形成强有力补充。

(二)推动托管服务创新、适应多元化需求

针对互联网+、资管产品多元化发展而催生的托管服务多元化需求,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托管银行整体业务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托管业务创新,提升托管服务价值,为客户提供除传统托管基础服务以外的诸如流动性支持、投融资咨询、现金管理、组合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提升托管综合服务水平和增值服务能力,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促进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探索新技术、拓展业务新模式

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给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带来的变革。引入新技术思维、运用新技术手段,牢牢把握金融服务本质,打破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固有模式,积极拓展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托管业务新模式。

[1] 巴曙松、杨倞等.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09).

[2]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6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10).

[3] 樊飞舟.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8).

[4] 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2015(07).

猜你喜欢

大资管业态商业银行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更正启事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大资管”围城
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再添一军 渤海汇金全面发力“大资管”时代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