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家风塑造传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重庆市部分市民的问卷调查

2017-12-09王庆民

重庆行政 2017年4期
关键词:家风市民价值观

□王庆民

当前家风塑造传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重庆市部分市民的问卷调查

□王庆民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家风是社会最基础、有效的德育教化方式,是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塑造优良家风,弘扬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与传统美德”课题组选取了部分重庆市民作为调查对象,经整理分析,结合交流访谈等情况,初步总结了市民对家风的认知理解,以及对家风的传承和塑造情况。

一、市民对家风的基本认知情况

(一)家风内涵认知度较高,存在范围较普遍

家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和存在形式,现在仍然能够被人熟知和重视。一是多数市民理解家风含义。对“是否明白家风的含义”,选择“知道”的占80%以上,只有13.9%明确表示没听说过。二是多数市民认可家风的定义。44.9%认为家风是“家庭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和风气”,30.6%认为家风是“一种家庭内部的教育和管理方式”,25.7%认可家风“是家庭中倡导的一种精神”。三是多数家庭有家风。65.1%的市民表示家庭有明确的家风,63%的市民表示能够说出自己的家风。四是能够自觉遵守家风。91%的市民表示可以遵守自己家风。可见,家风在当今依旧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德育教化方式。

(二)家风作用认可度较高,积极作用较明显

家风作为一种家庭内部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势必影响着每个人。一是对个人成长有帮助。82.1%的市民认为家风对个人素质养成有关系,83.9%的市民认为家风对个人生活有影响。二是对家庭和谐有帮助。76.6%的受访者认为家风可以提升家庭成员综合素质,有利于家庭和谐。三是对社会文明有帮助。在回答“家风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时”,68.6%的市民认为可以弘扬传统文化,67.3%的市民认为可以改善社会风气,67.8%的市民认可重提家风实践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推动作用。对现代家风的建设,勤俭节约、诚信、爱国爱家、与人为善等都是市民关注的热点,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相一致。可见,良好的家风对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家风优劣辨识度较高,甄别意识较强烈

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也存在着不良家风,市民对此都有一定认识,如中纪委通报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家风败坏。一是能够正确认识不良家风的存在。39.9%的市民认为确实存在着好家风和不良家风两种情况,37.8%的市民能够认识到自己家庭存在着不良的家风。二是能够正确认识不良家风的表现及危害。在回答“哪种不良家风的破坏性最大”问题时,依次是不良嗜好(如酗酒、赌博)(37. 9%),说谎(24.3%),家庭暴力(20.6%)。三是能够正确认识不良家风的原因。调查显示,社会风气、利益驱使、家长言传身教等是形成不良家风的罪魁祸首。

(四)家风传承积极性较高,时代要求较突出

家风作为长期传承的价值精神,必须要适应社会时代变迁,有合理的传承方式和内容创新。一是传承方式上重“有形”。67%的市民认为应该以文字或图案等有形的方式明确家风。77.2%的市民认为有必要强化青少年家风的观念,在中小学开设家风之类的传统文化课。市民建议通过媒体公益宣传、家风家训征集、名人家风故事介绍等形式开展家风宣传,这也是将家风家训“有形化”的过程。二是传承内容上重“有魂”。在回答“对现代社会现有的家风传承有什么看法时”,90.8%的市民认为,“时代在改变,对于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见,传统家风也应当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凝聚时代之魂。41.2%的市民认为社会环境会影响家庭环境,导致家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也告诉我们要注意顺应时代要求、注重社会跟家庭的互动影响。

二、当前家风塑造与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家风宣传氛围不浓,影响家风传承借鉴

家风建设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因为每个家庭结构不同、所处的社会层次和社会环境不同,其内容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然而,有些共性的东西比如传统美德等价值则是相通的。有的耕读传家、有的童叟无欺、有的仁爱至孝等,都代表了亲善、诚信、勤劳、友爱的主流传统美德。因此,要学习借鉴他人良好家风,使家风代表性更广,成为阶层融合的重要路径。一是家风认知和宣传紧密相关。根据调查,在回答“您了解哪些文化名人的家风”时,市民所选比例最高的依次是鲁迅(27.5%)、郑渊洁(25%)、诸葛亮(21.4%)。在回答“您了解哪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时”,依次是毛泽东(43.1%)、习仲勋(42.7%)、周恩来(38.3%)。调查结果与我们日常媒体的宣传、以及自身的学习阅读联系密切,也表明了在宣传力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传统家风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往往具有个体性和封闭性,随着社会交往的广泛化、多元化,不同的阶层、人群在相互交往和影响中碰撞交流,相互吸收借鉴,取长补短,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共性。

(二)家风内容创新不够,影响家风时代价值

良好的家风应该有极大的包容性,能够随社会历史的变迁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不断拓展自身的内涵和外延,进而更好地完善个人、塑造家庭、影响社会。一是创新意识不足。调查显示,51.3%的受访者认为,家风是传承下来的精神精髓,不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内心排斥家风与社会、时代相融合。在回答“对现代家风传承有什么看法时”,40%的市民选择“不用刻意去强调家风是什么,做好自己,不在乎家风是什么”。实践证明,很多家庭的家风在岁月的变迁中逐渐消亡,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主观上不想积极改变才是根本所在。二是创新路径走偏。中国传统的家风也有随着时代改进的需要,但这并非过时,它的核心价值没有改变。同样是尊老爱幼,表现形式上古今有别;同样是忠诚爱国,古今亦有区别。倘若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主动改变,那么就会成为封建糟粕。有些领导干部将忠诚恶俗化为人身依附关系的愚忠,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就歪曲了忠诚的本质。

(三)体现与传承方式随意性较大,影响家风作用发挥

家风由于其存在的“无形”和传承的“随意”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本来的面目。调查显示,82.7%的家庭在家风体现和传承方式上以口口相传和言传身教为主。文字、图片等有形方式只占8.4%、6.2%。由于家风内容更多地以“无形”的方式存在,所以调查中能够完全说出自己家风的只有21.6%。也是因为家风没有明确的成文标准,不能更直接地对家庭成员进行影响规范,所以仍有41.7%的市民认为家风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很小。同时,家风的无形很容易给不良家风滋生留下空间。再者,家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比较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风的长期稳定性,最终影响家风积极作用的发挥,对家风的塑造和传承有消极影响。

(四)不良家风消除不易,影响良好家风的塑造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家风给家庭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一是不良家风存在的范围不小。调查显示,有37.8%的家庭存在着不良家风,说明当前的社会环境仍然有不良家风滋生存在的土壤,不仅影响家庭成员,也影响整个社会重拾家风的热情和愿景。二是不良家风产生的伦理基础较广。在针对不良家风的原因调查中,17. 2%的市民认为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即每个人都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家风建设的责任,不良家风的影响势必长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这也增加了良好家风建设的难度。三是不良家风存在的形式具有麻痹性。调查显示,诸如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具有普遍性,是不良家风的首要之害。但这些不良嗜好在很多时候与生活娱乐混淆不清,常人容易忽略其危害,产生麻痹大意心理,成为消除不良家风的主观障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现象与社会风气有着莫大的联系。

三、持续开展优良家风塑造与传承的措施建议

从道德层面讲,家风具有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属性。它在一个家族生命延续和精神传承中形成了可以跨越时空的每个人都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家风好的家庭,家庭成员大都有比较强烈的自律意识,养成了长幼有序、忠孝仁爱、遵纪守法、戒贪持廉的好习惯。

(一)造势: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弘扬和传承优良家风的良好氛围

家风建设,舆论先行。重拾家风建设,必须首先营造识家风、重家风的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发挥我市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倡导和普及“家风理念”,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艺演出,扩大群众对优良家风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电影等方式开展耳熟能详的家风家训与传统美德公益宣传。二是开展家风家训的征集活动。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进来,通过评选优秀家风家训,普及家风常识,以活动促宣传。通过宣传报道家风建设典型,引导人们提高对家风建设的关注和热情。三是组织我市高校及科研机构编写名人家风系列读物。作为公益性读物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可开始家风传统文化选修课。利用区域内的专业文化场所,开展专家讲座,逐渐覆盖不同人群。在机关、校园、社区等场所设置展板、标语等公益宣传。

(二)树魂:创新家风内容,着力推进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古人讲,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风清才有社稷安。家风体现着社会文明,包含着家庭教育要求,个人修养要求,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还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风也需要与时俱进,注入更多新的内容。如现代社会的责任和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平等观念、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在当代,要挖掘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发挥家风的积极作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有机结合起来,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要求融入其中。家风建设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够在大方向上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不可能离开社会的价值观独立存在,一定会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中人们流行的价值观的影响。如果这种流行的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就会在家庭成员的思想认识中表现出来,反映在家风建设上就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家风。反之,如果这种流行的价值观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家庭成员就会用同样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反映在家风建设中就会使家风出现病变。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使人们在感受家庭的温馨中、在亲人长辈的耳提面命中接受熏陶和感染,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做实:丰富实践形式,确保家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良好家风。建议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情况纳入我市干部交流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科学设置考察指标体系,可由个别区县先行试点。党风政风带动民风,领导干部家风在净化社会风气中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重庆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十二不准”》也对党员干部家庭美德提出了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家风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有保障和约束作用,对家庭成员的道德养成有训育和教化作用。领导干部家风严正,不仅对领导干部本人是一种“正约束”和“正激励”,对领导干部家属子女的道德养成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二是将家风建设与传统文化复兴结合起来。传统家风作为当下国学热的一部分,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家风建设结合起来,积极谋划在高校开设相关方向类专业研究,培养一批从事专业研究的人才队伍,为家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建议在我市党政机关高校、科研机构遴选一批专家人才,开展专题研究,形成系统成果。形成涵盖大、中、小、家庭、社会的家风建设体系。

(四)纠偏:重视环境建设,净化不良家风滋生蔓延的土壤

家风建设是个社会系统性工程,与诚信、法治等社会建设一脉相承。一是建设良好的伦理环境。新时期家风建设,要加强社会伦理环境的建设,要从大局出发,标本兼治,治理好社会风气。当前,国家采取措施,对社会道德领域的诸多突出问题进行及时治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家风与社会风气犹如细胞与肌体之间的关系。肌体健康,个别细胞坏了,对整个肌体影响并不大。肌体坏了,细胞必然受到毁损。二是家风建设应以家庭幸福为宗旨。家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更幸福地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家风是人们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手段和途径,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我市家风建设必须以民生建设为基础,为家风建设提供良好的民生保障。既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大造舆论,广泛宣传,使家风理念深入人心,又要在现实的生活中践行才能使家风真正获得生命起到作用。既要对传统家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和凝练,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还要着力引导人们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有机结合。既要通过诚实劳动获得应有的生活保障,彻底告别物质贫困,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避免出现精神贫困。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波

猜你喜欢

家风市民价值观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