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域旅游“奉节样板”
2017-12-09杨树海
□杨树海
建设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域旅游“奉节样板”
□杨树海
奉节,古称夔州,今誉诗城,坐拥夔门,扼守三峡,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白帝城、中国山水之门夔门、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世界上最长的地缝天井峡地缝、世界最长的地下暗河龙桥河、汉字专用字“夔”等六大独一无二的标志性符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奉节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潜能和底气。近年来,奉节县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国家市级大战略,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唱响“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核心品牌,建设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域旅游“奉节样板”。
一、坚持全域旅游统领,打造“奉节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1月,奉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开启了“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大转变,新型全域旅游“一幅画”正在绘就。
(一)明确一个战略——“全域旅游统领”。坚持把奉节放到全国、全市和周边区域大格局中去定位,在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市级大战略,准确把握区域发展形势基础上,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上的绿色生态强县和区域性功能中心”发展目标,并将“全域旅游统领”作为基本发展战略之一,把旅游作为统领性产业来打造,坚持一切产业围绕旅游来布局,一切项目围绕旅游来谋划,以旅游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出一个概念——“有个景区叫奉节”。按照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要求,我们把全县4087平方公里当作一个开放式大景区来规划打造,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民俗等串联起来,让全域资源成为全域景观,加快形成“处处是风景、时时能体验、事事可融入、人人都参与”旅游新格局新业态。
(三)扭住一个重点——“四区两遗”。把创建白帝城·瞿塘峡5A级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九天龙凤旅游度假区,白帝城世界文化遗产、天坑·地缝世界自然遗产作为铁抓手,以重点带全局,推动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全面开展景区“创A升A”,持续用力,打造5个以上5A级景区和10个以上4A级景区,让资源仓库名符其实。以创建为引领,增强信心、提升水平、树立形象,拓宽奉节旅游的“朋友圈”。
(四)唱响一个品牌——“三峡之巅诗·橙奉节”。中国最美在长江,长江最美在三峡,三峡最美在夔门。立足境内夔门、长江三峡最高峰赤甲山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物理形态最高处、景观形态最美处、文化层面至善处、精神层面至上处和绿色发展至臻处”五个维度,打造“三峡之巅”旅游品牌;依托以诗歌为核心的文化特质和以脐橙为代表的产业特色,打造“诗·橙奉节”城市品牌,使之成为奉节最显著的标识。通过唱响“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核心品牌,全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共识已经广泛凝聚,奉节旅游品牌形象正在深入人心。
二、丰富目的旅游内涵,打造“奉节名片”
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牢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绿色”为路径,以“生态”为目标,以“强县”为支撑,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统一、并重、互动、共赢。在这一总体要求下,推进“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目标细化落地,建设生态康养、行摄旅游、诗歌朝圣、美食体验、科考研学等多个旅游目的地。
(一)生态康养目的地。生态是奉节的自然秉赋,更是奉节的战略根本。我们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持续激活“生态潜力”,叠加释放“生态红利”,把藏在深山的“生态银行”变现,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空气”。依托兴隆镇“北纬30度、海拔1300米、常住人口3万多人、300平方公里有5大世界级景点、森林覆盖率80%、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13000个”的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按照“三峡之巅、爽爽兴隆”形象定位,着力建设集森林游憩、避暑、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为一体的“清闲、清养、清修”之地,打造世界康养城。精心编制《生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医养融合、度假养生、生态农养等服务业,挖掘生态康养文化,开发康养精品项目,延伸森林步道、养生温泉、生态食品等康养产业链,提供特色优质服务。
(二)行摄旅游目的地。自媒体时代,“人人旅游都摄影”正在向“为了摄影去旅游”发展。我们将依托“大山大川、大江大河、大绿大美”的独特摄影资源,走好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路子,把奉节打造成为“三峡之巅行摄旅游目的地”。创立山地风光摄影门类,设计精品行摄线路,丰富旅游产品,开创高峰论坛、摄影大赛等活动平台,并完善理论体系,成就具备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山地摄影一流品牌。设立山地摄影旅游职业技术专业课程,推进旅游摄影进校园,提高全民人文素养。
(三)诗歌朝圣目的地。奉节素有“诗城”美誉,上千名著名诗人曾在此写下上万首诗歌,其中,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竹枝词》、康熙皇帝御书的《六言诗》分别被称为“天下第一快诗”“天下第一律诗”“天下第一情诗”“天下第一景诗”。我们以“绿满夔州、花漾奉节”为引领,打造诗意天地。对重要节点实施绿化、彩化、美化、亮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家园、花园、果园和乐园,让到奉节的人诗意油然而生。以“诗歌活化”为路径,打造诗歌高地。举办“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抓好诗人培育和诗歌创作,开展诗歌“六进”活动,推进诗歌文化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影响全民,让奉节成为人们写诗、赏诗、赛诗、吟诗、唱诗、舞诗的最佳去处。以“文旅项目”为支撑,打造诗人圣地。申创“中国诗城”,建设中华第一诗词碑林和诗歌小镇,打造“危石鸟道”“青山人家”“桃源深处”“涧水落花”等富有诗意的景点,布局白帝城、草堂湖、竹枝词公园三大诗歌主题园,把奉节打造成人们缅怀、探寻、朝圣诗文化的目的地。
(四)美食体验目的地。充分挖掘全县丰富的美食资源,利用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将地域美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做优做强美食体验服务。整合□子鸡、奉节脐橙、夔门醉虾、橄榄油、神仙豆腐、高山腊肉、奉节李等多道特色产品,推出“三峡第一桌”美食品牌。打造“乡村美食休闲旅游主题景区群”,建设小水果采摘体验园、农家菜体验馆、绿色食品原产地,做精“长江鲜鱼”“纤夫烧肉”“香酥糯米鸡”等特色菜品,推进菜系标准化,让游客“期待而来、满意而归”。
(五)科考研学目的地。发挥奉节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探索集科技含量高、趣味性浓、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等为一体的科考科普型旅游项目,使奉节成为专家学者、学生科考及修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全力打造大白帝城遗址军事文化考古基地、云雾土家族乡兴隆洞古人类遗址文化科考基地、天井峡地缝徒步探险基地、龙桥河科考探险基地。编写奉节历史文化研学教材,讲述奉节故事、倾听奉节之声,积极培育全民爱国爱家爱民情操,不断提升奉节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推进多元旅游融合,打造“奉节标杆”
我们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抢抓脱贫攻坚、三峡后续等重大机遇,推进旅游与文化资源开发、新型城镇化、交通枢纽建设、特色效益农业、现代商贸、体育事业等相融相盛、互动共荣。以旅游整合一二三产业,加快产业链条多元化、一体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奉节人民吃上“旅游饭”,真正实现“旅游为民、旅游惠民、旅游富民”。
(一)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把人文优势转化为动力优势。挖掘和梳理诗歌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文化、土家文化、夔文化等特色文化,把握“诗情”和“战火”两条主线,以“文化之魂”铸“旅游之体”。实施夔州古城复建、大白帝城遗址保护、夔州博物馆、杜甫江村等文化传承项目,邀请张艺谋导演大型实景演出《归来三峡》。推动三峡乌木古典家具等文创产业上档次、成规模、树品牌,创作一批本地特色文创精品,举办踏碛节、土家女儿会、鹤峰桃花节、龙桥采笋节、脐橙文化节等节会,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推进城旅融合。推动城镇与景区一体化,让景区成为城镇的花园,城镇成为景区的客厅。立足“生态、人文、智慧、宜居、旅游”的城市定位,打造“双40”中等城市,加快城市“减载降危西移”,实施棚户区改造123万方,坚持一切规划服从和服务于旅游发展,打造高铁生态城。建设“玉带双珠”城景大通道,布局北侧景观环线、城市夜景灯饰、南滨路、长江二桥、公黄隧道等重大项目,加快旅游大数据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三)推进交旅融合。打造集“铁、公、水、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内畅、外通、远联”格局,以大交通支撑大旅游。利用“西安—长江三峡—张家界”的“大金三角”和“奉节—巫山—巫溪”的“小金三角”的区位优势,与周边省、市、县景区形成大环线。加快推进郑万高铁、奉建高速、夔门港、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大力改善可进入条件。明确“提升主干道、打通断头路、多修旅游路、乡乡通油路、集镇白改黑”的交通路网建设总体思路,建成54.3公里自驾旅游环线,将11处喀斯特景观群串点连线成片;围绕核心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对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实现路即是景、景亦是路。
(四)推进农旅融合。奉节县域内海拔落差达2000米,立体气候明显。我们因地制宜,布局高中低“三带”农业特色产业,讲好生态故事,唱响绿色品牌,推进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极品。培育一批现代农业观光园、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农家乐示范户,推进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田园变游园;围绕“三峡原乡”乡村旅游品牌,保护性开发传统村落和特色民俗风情村寨,打造感受传统、寻找文化、拥抱山水的“家外之家”,让游客吃原生态美食、住原生态客栈、享原生态品质,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美丽乡村焕发旅游经济的新活力。
(五)推进商旅融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丰富和完善产品链条。加快建设区域专业市场、城市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布局旅游特色购物街区,培育土特产旗舰店,让全县所有产品都成为旅游商品。开展“互联网+”示范行动,建强电商产业园,培育“网上村庄”平台,大力孵化网商,推进农家乐上线经营,包装奉节脐橙、乡坛子、三峡奇石、乌木手串、夔梳、纳米口罩等本地名品上线销售,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六)推进体旅融合。依托县域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登山、攀岩、蹦极、漂流、速降、滑雪等山地、水上、冰雪极限运动项目,努力把奉节打造成为“极限运动之都”和国家级户外运动高地。倾力唱响“夔龙术”武术品牌,在全县中小学校推行“夔龙术”广播体操,升华“全国武术之乡”。持续举办中国自行车联赛等知名体旅活动,推出养生太极拳赛、徒步栈道、凤凰山登梯等大中小型群众性文体赛事,实现“体育搭台、旅游唱戏”。
四、营造浓烈旅游氛围,打造“奉节形象”
探索创新旅游工作机制,实现从单一部门抓向全县合力兴旅的转变,推动全方位融入,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大抓旅游、特抓旅游”的大格局。
(一)聚全县之智。成立县“四大家”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从体制机制入手,设立高规格旅游文化新区管委会,收回两大核心景区经营权,组建专门国有平台公司负责全县旅游开发运营管理。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分解到县“四大家”班子成员,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建立领导小组双月研究督查调度、市管领导牵头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定期督查通报问责、项目审批专班跟进、旅游工作容错纠错等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
(二)集全县之资。推进旅游重大项目规划与建设,编制滚动实施计划,推进“构想转储备、储备转前期、前期转实施、实施转投用”。通过直接融资、争取政策性投入、盘活资产增加经营收入等渠道广泛筹措资金,积极探索社会及市场各方参与文化旅游开发的路径和方式。把旅游作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点领域,招客、招财、招人气,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奉节、投资奉节、发展奉节。
(三)举全县之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爱旅游、懂旅游,有文化、有情怀的高素质从业队伍。多渠道吸引紧缺人才,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发展旅游,扶持煤矿企业转型发展旅游,加强导游团队培养,提高讲好“奉节故事”的水平。引进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企业,努力在旅游产业营销、从业人员培训、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全方位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
(四)展全县之美。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引领,抓好全民素质提升;持续深入开展“六项专项治理”,以“清洁家园、和谐邻里”“两回两讲两解”等活动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培育纯朴乡风民风,加快实现“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旅游营销活动,在央视投放旅游广告,冠名“奉节号”动车,常年穿梭在各大城市,在凤凰网开设专题,将“三峡之巅”等加入百度词条搜索名录,以大宣传、大营销、大推荐让奉节旅游走向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