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公司入新轨

2017-12-09武常岐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17年20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战略

文/武常岐 编辑/章蔓菁

一些跨国公司将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淘汰出中国市场,而那些兼具全球竞争力和本地适应力的跨国公司则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其一度成为本土企业竞相模仿的标杆。然而近些年,情况似乎正在发生转变,相较于鼎盛期的一往无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调整在华经营战略,攻防转换背后,跨国公司在华的真实经营状况究竟如何?通过梳理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历程,以及分析影响其战略布局的因素,或许可以一窥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最新动向。

在华“三步走”

总体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该阶段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期,对外开放使得来自跨国公司的资本和技术与国内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充分结合,带来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同时跨国公司凭借自身在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上的显著优势,以及所获得的超国民待遇,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垄断优势和丰厚的盈利。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08年,加入WTO使中国得以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一步消除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方面的体制障碍和不确定性,加上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继续加快在华投资,制造业及其相关领域成为备受青睐的投资方向,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世界工厂的地位得到稳固。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今,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伤害,相比之下中国稳定的经济形势使其成为跨国公司全球资产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跨国公司的在华战略布局也开始呈现出新动向。

转向新布局

2016年11月,拥有肯德基和必胜客等品牌的百胜餐饮集团将其中国业务独立分拆上市,并引入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两家中国本土战略投资者。无独有偶,2017年8月,中信集团领军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业务,进而取得今后20年麦当劳公司在华业务的控制权和管理权。2017年3月,苹果公司宣布将在上海和苏州设立两个研发中心,这将使该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达到4个,其承诺的在华研发中心投入超过35亿元人民币。

乍看之下,这些新闻显示了一个相互矛盾的信号,即一方面有些在华经营多年的跨国公司似乎正在减少在华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一些跨国公司则正在不断扩大在华投资并提升业务层次。究其根本,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追求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是其永恒的发展动力,其在某一国家/地区的战略布局,必然会受到当地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影响,同时东道国和母国的相关政策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一度是推动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布局的重要因素。为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很长一段时间里,跨国公司习惯于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在我国沿海地区,借此获得高额利润。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DP的提升,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超部分周边国家。

二是本土企业的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多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不少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得到逐步提升,部分企业甚至已经成为全球的行业领导者,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华为已经取得了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导地位,一度主导全球无线通信领域的摩托罗拉也已被联想集团收购;在建筑机械、水泥制造设备、发电设备等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名列前茅;此外,还不断有海外归国人员和具有多年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人员创立企业,进一步填补了中国在某些产业和技术领域的空白。受此影响,一些跨国公司的相对竞争优势不断弱化,利润空间相应减少。

三是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依靠大规模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逐步下降,同时环保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也显著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培育了一批高收入群体,相较于以往被动地接受产品,这些高收入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对于产品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是发达国家的政策变化。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全球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发达国家意识到制造业外移和产业空洞化对国家长期竞争力的消极影响以及对国内不同行业和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因此,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调整,例如美国政府所推出的制造业回归系列措施,以及通过减税等财政政策吸引美国本国公司的回流和鼓励外国跨国公司投资美国。对于以全球为市场的跨国公司而言,虽然对本国政府提出的限制其对外投资的政策会有所保留,但对减税等鼓励性政策仍持欢迎态度。可以预见,在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诉求下,发达国家争夺优质企业资源的竞争会日益白热化,从而对跨国公司投资目的地的选择产生影响。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跨国公司的在华经营战略开始出现分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本土市场,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延伸和调整在华业务的产业链,不仅将中国定位于制造中心,同时针对中国本土市场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将中国逐步确立为全球创新中心,那些在中国开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不仅应用于中国市场,也将有助于跨国公司开发针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产品,“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in China, for China and for the world)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型跨国公司领导者的共识,苹果公司在华增设研发中心,正是将研发重点转向针对中国市场的应用的一个侧写。另一些跨国公司则通过出让部分股权引入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合作伙伴,以更好地应对中国日益复杂的消费者群体,进而提供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百胜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中信入股麦当劳,均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而伴随着跨国公司在华布局的调整,产业迁移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但与外界炒作的外资撤出潮不同的是,这并非是中国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根据1935年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的雁行模型,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不同国家之间将会经历产业梯次转移的过程,以及在一国国内不同产业先后兴盛衰退的过程,其中率先发展的国家将扮演头雁的角色。以此来观察我国目前的情况,随着我国对经济增长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部分产业向越南、印度等其他国家转移属于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自然调整,这样的转移同样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进而能够推动周边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并且与雁行模型相一致的是,除了向周边国家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同时在将部分业务由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

与时代共成长

如今,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发展密不可分,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7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资本存量无疑对中国经济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从增量来看,虽然近两年的投资总量并没有大的增加,但投资质量却在不断提升,逐步从传统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业和高科技服务业转型。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1—7月,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85.4%、9.8%和6.3%,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增添了重要助力。

与此同时,国内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和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将对在华跨国公司进行新一轮的洗牌。跨国公司依靠传统要素红利谋取高额利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及时转变经营思路,一些跨国公司或其部分业务将会因为丧失竞争力而被淘汰出中国市场,而那些兼具全球竞争力和本地适应力的跨国公司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它们在充分理解我国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新一代高素质劳动力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联合本地企业,发挥比较优势,构建战略联盟,深耕中国市场,实现与时代的共成长。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也需要对跨国公司的在华发展保持更加务实的态度,一方面要看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发展前景总体是乐观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随着投资结构的深入转型,技术投入的重要性将逐渐取代资金投入,因此,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短期内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而为了不断提升跨国公司的投资质量,需要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使政策真正落地。以“中国制造2025”为例,我国已明确提出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而高新技术领域正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所在,为切实发挥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作用,需要后续进一步的政策出台和落实,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等,从而真正实现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的共赢。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系教授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林寨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