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春:外企党建探路人
2017-12-09赵霄宇
李成春:外企党建探路人
印象
在外企做党建历来是公认的难题,但在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里,党建工作却有声有色——548名员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每年入党名额只有10多个,党委还专门推出了“六阶段积分培养体系”;200多平方米的党员服务中心,会议室、活动室、党史陈列区等一应俱全;每月一期的党刊已出到第115期……
从“洋老板”最初对党建的不认可到如今的高度称赞,从成立之初的39名党员扩容到382人,从一个普通的党组织上升为凝聚企业文化的向心力……这一路走得并不顺畅,李成春把每一项变化都看在眼里。作为这家外资企业的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他最引以为豪的决定,就是带头让党建工作在这里植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
1996年,李成春从哈工大毕业后到三星半导体就职,大学时就入党的他进入公司后就一直在寻找组织归属,经过艰苦沟通和商谈,1998年,三星半导体党支部成立——而这也成为当时公司所在地苏州工业园区里第一个外企党支部。
然而,党建工作的推进并不顺利。党支部刚刚成立时,公司并不重视。因此,刚开始的几年,党支部基本上是“形式上存在”:公司“不支持、不信任、不认可”,员工不配合,党支部差不多一个季度才组织一次活动……
初始的磕磕绊绊并没让李成春气馁,“虽然开始并不顺利,但我们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公司不支持,我们就悄悄干;群众不理解,我们就‘贴’得更近一些,了解员工需求,让他们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李成春顶住压力,立足实际,确立了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发展定位,在“八小时”之外积极举办活动聚人气。支部成员下班后,到宿舍宣传,鼓励员工入党;员工遇语言障碍,党校开办韩语课;职工需要“充电”,党委请专家授课……为员工干实事成为支部凝聚人心的“法宝”。李成春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引领型、数字型、学习型、活力型、激励型、服务型”的“六型党委”,逐渐形成了外企党建的“三星经验”。
对话
Q:在三星半导体建立党组织之初,面对企业出资人不支持的态度,是怎样坚持把党建工作做下去的?
A:20年前,在外企开展党建还是一件新鲜事儿,面临很多的困难,包括资方、管理层以及员工的态度等。但也正是因为没有一条成熟的经验和先例,上级党组织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耐心。再加上从事党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党建核心人员。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星特色的外企党建模式。
Q:根据您自身经历,您认为外企党建工作相较于民营企业,会有哪些不同之处或难点?
A:外企党建和民企党建都属于非公有制领域,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有如下两点差异和难点:
首先,出资人和管理团队国籍不同,相对于民企来讲,绝大数外企(特别是独资企业),出资人和高管团队基本上是外国人,因为文化和理念的差异,如何让他们理解并支持开展党建工作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其次,民企的高管团队(特别是董事长)比较稳定,只要做好董事长的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就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长期性。但是外资企业的总经理权限小,需要向总部报告并得到授权认可。而且有任期限制,通常3至4年,刚刚了解党建就返回国内任职,使得外企党建具有波浪式前进的特点。
Q: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对于未来开展工作有哪些设想?
A: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时,感觉非常振奋。对众多外商企业来讲,可以说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以更加安心地从事企业经营,谋求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思想为引领,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公司党委将领导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统筹共建;融合党建的红色文化和三星的蓝色企业文化,构筑和谐劳资关系。我们将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乃至苏州市的第一家百年外企,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三星力量。
通过特色支部建设,构筑党建带头人队伍,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带头人缺乏的困境。同时,我们按照苏州工业园区推动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要求,统筹社会资源,联合机关、国企、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总结“三星经验”,辐射带动共建党组织,促进片区联合党建,构筑外企党建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完善三星半导体党建模式,争取推广到更多的外资企业之中,共同迎来苏州工业园区乃至苏州市外企党建的新局面!
(记者 赵霄宇)
档案
李成春男,1970年11月出生,1996年2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2月起,在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从事人事工作。1998年4月,担任党支部书记。2007年6月,担任党委书记。现为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