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双课堂”模式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优化

2017-12-08夏安

科技资讯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信息化

夏安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30.205

摘 要: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信息化已经改变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态度、思维和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领域也开始与信息化融合,由单一的传统现实课堂转变为传统现实课堂和信息化虚拟课堂相结合,两个课堂在教学上可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常常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无法全面体现出来。转变为“双课堂”模式后,教学效果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关键词:信息化 现实课堂 虚拟课堂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c)-0205-02

信息化不仅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改变着教学领域。“双课堂”就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把传统的现实课堂与信息化虚拟课堂相结合,彼此互补來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各高校的各学科中开始运用起来,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反馈。对思政课教学来说,由于思政课本身一些学科的特点和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常常有一种刻板印象。面对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90后学生来说,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认识到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革教学方式来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学有所获。

1 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

1.1 信息更新速度快引起学习内容滞后

思政课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到个人层面,具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道德、心理等。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搜集相关主题的各种资料为教学所用来实现课堂的理实结合,然而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异常迅猛,教师如果要把新鲜的一手材料马上体现在课堂中,有时会显得心余力绌。由于教学计划和上课时间的限制,学习的相关内容包括一些新闻资料、数据和视频往往会滞后,因此,在教学效果上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往往会有所欠缺,因为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常常更关注新鲜的、热门的、有前瞻性的事件内容。

1.2 考核的全面性增加了学习评价的难度

思政课学习考核一方面注重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知行统一方面思政课的理论需要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在课内课外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素养,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在传统考核模式中思政课往往是以最后的试卷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现在通过课程改革已经对过程考核逐渐重视,考核中也加入了学生平时表现的因素,比如:考勤、课内活动和课外实践等,但是在具体的分数核算上比较复杂,细分难度也比较高,过程考核如何精确、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思政课学习考核中的一个难题。

1.3 理论性强导致学习兴趣减弱

思政课学习往往会给学生一种刻板枯燥的印象,一方面思政课教材内容偏重理论性,与学生的日常关注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教师传统授课中偏重于理论讲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在听课中容易产生疲劳、倦怠、注意力降低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玩手机、听音乐的行为。由于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参与性,因此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更不会主动积极地去投入学习。在学生的思政课作业中也往往会发现缺乏独立思考的创新性,有的只是理论的照搬照抄,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2 “双课堂”模式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优化

2.1 打造自由学习环境,突破时空限制

在传统思政课课堂中教师虽然可以与学生面对面学习理论、交流问题,从而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学习内容是有限的,交流探讨也往往局限在现实课堂中。由于思政课大多数为大班上课,学生人数比较多,有限的授课时间无法为每位学生创造发言交流的机会,有些学生的才华被埋没,有些学生失去了自我的锻炼和提高。而信息化时代出现的虚拟课堂可以为现实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解决一些现实中的难题。首先,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存放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实时更新思政课相关的学习资源,而且可以把最新鲜的学习内容进行推送。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网络教学平台、云班课上都可以浏览视频、课件或文档,即时接收丰富多彩的信息。其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进行网络交流和社群交流,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评价。网络的承载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同时进行发言讨论。另外,由于网络上的虚拟课堂营造了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容易畅所欲言,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2.2 细化成绩考核标准,完善评价体系

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身,促进健康成长,因此其考核要求也更具有多元化。学生在传统现实课堂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参与一些课堂活动来锻炼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然后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这是平时表现考核的一种方式,但往往比较简单化,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入虚拟课堂之后,无论是考勤还是课内课外学习活动都能在互联网上有所记录,看上去清晰而明确。一些信息化手段,比如云班课可以对整个教学活动数据化,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观看视频、课内调查的参与,可以达到一目了然,并且网络系统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经验值,这样教师在对学生的平时考核中有了参考的多种依据,并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数据分析给学生一个全面精确的评价,达到教学评价的精细化管理。

2.3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思政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许多理论知识,比如一些抽象的概念、术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理论,并且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探索,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就必须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思政课的现实课堂提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良好机会,可以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空间,但虚拟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虚拟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一些生动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由此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也可以结合虚拟课堂,比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用手机进行一些概念或资料的搜索,这样比让学生在课本上找答案的效果要更好。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去辨别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无用的,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再比如利用云班课的一些功能,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举手或抢答,这样可以激活现实课堂的学习氛围,并让学习充满乐趣。在课后虚拟课堂也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一些课后活动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并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再探索,实现创新。在虚拟课堂上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和教师来进行点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从而逐渐培养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

虽然“双课堂”模式可以实现教学优势的互补,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优化,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和技术整合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的合理设计;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如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从而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利用度,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索和思考,并为之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颖,何北,黄力力,等.信息化教学技能实践与应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 景亚琴.信息化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 张嘉志.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赵波.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信息化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