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策略
2017-12-08戚海伦
戚海伦
摘 要:自主游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幼儿游戏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对此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必须要加强观察分析,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性,对此文章主要对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观察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观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113
自主游戏就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模式,在实际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以及情感,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尤为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对此在实际中必须要提升对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观察,有针对地完善幼儿的自主活动。对此教师在实际中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以及手段,加强自身的观察与分析,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手段,不断地提升自主游戏的整体价值与效果。
一、在游戏角色中强化观察,基于幼儿自主意愿进行角色选择
在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加强观察分析,要明确幼儿的实际意愿,然后在组织开展相关游戏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幼儿游戏参与的兴趣。对此教师在实际中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观察分析,基于幼儿的实际需求以及意识进行角色的选择。例如,在自主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了解幼儿对不同角色的喜爱程度,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实际状况,然后在通过游戏角色卡片的方式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卡片,而对于一些“热门”的角色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扮演,这样就是可以充分保障幼儿的参与性。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制定角色选择方式,进而充分遵循幼儿自身的意愿,同时幼儿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游戏的组织者,进而在根本上提升了幼儿的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在自主游戏的开展过中,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幼儿的素质能力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此教师在实际中必须详细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要给幼儿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障幼儿人格、思维以及能力发展,教师要避免过度的干预幼儿,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游戏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同时,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时候,教师要避免直接的参与到游戏之中,要作为观察人员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及指导,在实际中,教师要加强对游戏主题、工具的选择、角色的扮演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及分析,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适当地观察分析,可以作为游戏参与人员加强对幼儿的引导,通过自己的方式加强对幼儿的影响,进而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在开展工人游戏的时候,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进行包装生产的时候,过于机械化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参与游戏中,与幼儿进行直接的沟通,提出问题让幼儿不断地探究分析,进而引导幼儿正确地开展游戏活动。教师的适度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的思维发展,加强对游戏的引导,进而有效提升游戏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二、系统观察分析,合理设置情景主体
进行开展自主游戏的时候,教师要避免自己设定故事情节以及内容,这样幼儿在开展游戏的时候因为固定的情节与内容就降低积极性,对此教师在进行故事情景的设置工程中,要加强观察,通过详细的分析,进而充分遵循幼儿的想法以及建议,要与幼儿共同讨论,进而充分的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开展医院的主题游戏时,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如果你不舒服要怎么办?”幼儿就会说:“告诉妈妈、告诉老师、告诉爸爸”等,教师就会引导说:“然后呢?”“去医院。”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观察幼儿的实际状况,然后让幼儿想象一下去医院发生的故事情节,这种带有针对的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思维模式,继而形成多种的游戏形式。在进行自主游戏活动主题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而确定不同的游戏主题如:银行、小老师、超市等相关主题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生活实际进行故事情节的编写与创作,进而不断增强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提升观察的灵活性,保障游戏时间合理化
自主游戏活动在开展过程的质量与实际的游戏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在实际中教师要严格控制游戏时间。在实际中多数幼儿园的自主游戏时间均在20分钟到半个小时范围之内,整个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充分的,例如,游戏的时间为半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游戏的准备时间就要耗费10分钟作用,幼儿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安静下来,理解游戏的要求又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样幼儿的游戏时间就不足20分钟了,对此教师在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要加强观察,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的增加游戏时间,继而充分的凸显自主游戏的价值,保障游戏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开展教学主题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讲解相关知识,班上一共有三十名幼儿,要将其划分为五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观察每一组的时候要解决问题,然后每个幼儿要轮流做“老师”,在游戏结束之后,“小老师们”还要整理玩具,如果在整个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没有做“老师”,或者游戏结束之后没有收拾游戏玩具,都意味着整个游戏没有取得既定的效果。对此在开展自主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加强观察分析,适当延长其整体的游戏时间,进而保障其整体质量。
同时在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具体的游戏时间段,要避免在午饭之前开展游戏,对此教师可以在下午开展自主游戏活动,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在根本上保障游戏的有效开展,提升其整体质量与效果。同时教师在游戏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点评分析,要鼓励优秀幼儿,对于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适当的纠正,进而及时加強幼儿的思考,通过引导不断优化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自主游戏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基于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以及游戏水平的实际状况,加强引导,教师要根据具体问题,对整个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分析,继而指导,这样才可以保障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实际中要不断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进而充分激发幼儿自身的情感,加强对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参与兴趣的培养,在对游戏的观察与分析中不断地拓展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在实际中形成较为良好的游戏能力,继而不断地推动幼儿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佳航.浅谈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观察策略[J].学周刊,2015(7):64-65.
[2] 杨荣斌.幼儿自主支配游戏材料的观察与支持[J].中国校外教育,2017(3).
[3] 王燕.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2):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