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研究
2017-12-08陈子茂��
陈子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立足点。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积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导入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责任。语文作为一门工具类课程,是学生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的必要保证,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首要目标。其中,集中学生課堂注意力的重要方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导入环节,为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导入是指: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而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性引导。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进入到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顺利融入到新课内容的学习中。课堂导入一般维持在3~5分钟的时间,虽然这短短的几分钟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能有效地使学生脱离课外的休闲状态,快速地切换到课堂学习之中。在教师进行课堂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要跟随教师的思维,对个人的具体状态进行不断调整,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课堂学习的效率最大化得到了有力的保证,这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首先,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模式并不固定,其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可以是一段小故事、一张图片、一个谜语等等。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并不固定,可谓是灵活多变,且无论导入内容还是导入形式都是非常新颖的,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语文课堂开始阶段就充分地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的眼球抓住,使其将神经绷紧,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能够顺利进行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活动,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其次,课堂导入能够指导教师的语文教学活动。良好有效的课堂导入不是教师在课堂开始时的临场发挥,其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解读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然后再针对这些来进行课堂导入内容的具体安排,并在这一过程中要对课堂导入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推敲,以求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最佳的导入效果,这些都是教师进行课堂导入的前提。由此可见,导入环节能够为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基调,引导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语文教学。
最后,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联接新旧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课堂导入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堂导入对学生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激发、引导,因此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不仅是对新知识的“导出”。为了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还要将旧知识“导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让旧知识对新知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又用新知识来强化旧知识的理解掌握。
初中语文在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评价上都与小学语文、高中语文有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语文的课堂导入以趣味性为主,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更重视知识的延伸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无论是小学语文、初中语文还是高中语文的学习,都是对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换而言之,“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了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语文学习。而在这里需要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语文学习阶段侧重于不同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初中语文的角色,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设计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环节,其作用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提高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重视语文课堂导入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语文学科是以汉语语言为基础的课程,而汉语语言是传承我国绚烂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的表现形式是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的,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一方面要重视导入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无视语文教学内容,一味地以新奇的内容哗众取宠,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无法及时完成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依据,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语文课堂导入时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从导入内容中学习到与课程相关的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背景导入法,让学生先对课文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进行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消化新知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不同于小学语文的简单直白,它的构成更为繁杂,包括复杂的古文、抽象的议论文等内容,这些课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给予充分地讲解和引导。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以背景知识为课堂导入内容,不仅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与思想,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之外收获丰富的文化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孔乙己》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物性格,分析人物行为,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孔乙己》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生活的时代特征。让学生从文中的细节来对人物的性格进行深入的分析,把学生的注意力适当地集中到“茴”字的几种写法之上,对孔乙己“用唾沫沾芝麻吃”的细节进行把握,从根本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以此来增强课堂导入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心理尚处于不完全成熟的状态,而又具有很强的个性和好奇心,他们对未知新鲜的事物保持了高度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引导,在课堂导入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曹刿论战》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先给学生讲几个故事,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让学生对以少胜多战役有总体的认识,然后再引入这篇文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为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的故事课堂导入法可以将主体转化为学生,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收集的故事,这种导入方式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丰富语文课堂导入形式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时,除了保证导入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之外,还要兼顾导入形式的多样性。如果教师的课堂导入永远只是以语言讲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长此以往,无论导入内容怎样变化,学生都会对教师的课堂导入感到厌倦,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及时反思,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导入形式,力求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以短剧的形式作为课堂导入方式,让学生依据相关的课文内容编排一个短剧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例如,教师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劝谏君王的课外故事,让学生依据故事内容编排一小段话剧作为课堂导入环节,为教师后面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
其次,教师还可以以多媒体形式作为导入环节,以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多媒体课堂导入的方法来讲,是所有课堂导入方法中自由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方法,而且从多媒体课堂导入法的本质来看,它是对其他多种方法的综合,然后以多媒体为载体向学生进行呈现。这正是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使学生从多种感官上受到刺激,从而更为有效的对信息予以接受。这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使得原本略显单薄的导入方法得到了有效扩展、融合,使其发挥更为突出的课堂导入效果,让课堂导入的相关内容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跃迁,完成了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整个过程。这样一来,使得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进行更为高效,让学生直接沉浸在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之中,使得接下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顺理成章。
总之,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