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选择
2017-12-08徐炜
徐炜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资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避免出现错误.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错误变成一种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利用错误资源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错误资源;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24
隨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要求,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这是一种体现了动态课堂的教学方式。此外,新课改还提倡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生态的角度进行教学,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自然的、轻松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要批评学生,要将这看作正常现象。而且教师要将学生出现的错误变成一种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运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错误资源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培养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运用错误资源可以扩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基于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延伸,帮助教师突破教材的教学;二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成开启学生探究能力的钥匙,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之前,教师要预先做好课程设计,对教材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标记,教师要思考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知识的学习体系,在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将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出错,要从错误中学习知识,并且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不再害怕犯错,并从错误中进行思考,总结经验,从而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向学生传递三角形的定理后,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两个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定理进行思考以下这个问题:在一个等腰的三角形中,如果它的两条边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另一个边长是未知,让学生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根据三角形定理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其中有的学生认为答案是12厘米,他们认为三角形是等腰的,则另一个边应该也是4厘米,因此,未知的边长是4厘米,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个数字相加之和为15厘米;但是也有学生认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7厘米,周长是18厘米,教师面对这两种答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讨论中给予学生指导,从而找到正确答案,同时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二、运用错误资源发掘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科目,和其它科目相比,小学数学要难学的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容易出错。通常教师认为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和思维能力不高决定的。因此,在面对错误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和补充,尽最大可能的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减少犯错。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时,不要给予批评,而要鼓励学生敢于出错和暴露知识的缺陷,这样教师才能根据犯错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提高其思维能力。
例如,在对学生讲解“商不变性质”的知识点时,教师先给学生几道题目:在78和11这两个数字中,如果让被除数78和除数11扩大10倍,求它们的商和余数。有的学生很快算出答案,为1。这时教师说出答案是错误的,商为7,余数不为1。然后让算对答案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如果780除以110的商是7,余数是1是正确答案的话,则7乘以110加上1就应该等于780,但是正确答案确是771。所以,余数为1是错误的。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找出正确答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运用错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选择运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犯错是不能避免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办法,例如将错就错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将出现错误的地方变成教学的创新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运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进行习题讲解时,在讲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教师向学生列出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现在小涛同学有12本书,小力同学有10本书,向学生提问,小涛比小力多几本书?学生很快给出答案为2本书。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样类型的题目加深理解,又向学生提问:数字12指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立刻喊道,12代表书的总数。这时教师对他们的答案没有进行点评,讲错就错的继续提问:如果小涛和小力两个人各拥有12块橡皮和10块橡皮,那么12和10指的又是什么?学生又回答了代表橡皮的块数,这时,教师向学生解释,12是一个抽象数字,它不仅能指书和橡皮,还可以指别的物体,但是数学的规律是统一的,12减去10等于2的结果是不会变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勇敢的暴露数学知识的缺陷,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出错的机会,通过这些错误资源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选择有效的运用错误资源,让学生在错误中加深记忆和理解,从而将错误资源变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汪勤.如何有效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J].亚太教育,2016(23):158.
[2] 程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9):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