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互联网,培养和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12-08吴恩朝

考试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互联网教育

吴恩朝

摘要:缺乏学习兴趣,是职校学生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开展。互联网+教育,可以把教育的各种内涵与互联网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师生及家校沟通渠道、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等,从而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具有很强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一、 引言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与职业教育承载的时代重任相悖的是,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现象。缺乏学习兴趣,是职校学生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把钥匙。互联网+教育,可以把教育的各种内涵与互联网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师生及家校沟通渠道、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等,从而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

尽管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优秀初中毕业生仍然不愿进入职业学校。仅从分数来看,职业教育的生源依旧是中考的中等偏下分数段学生。分数低,意味着学习能力不足,或是学习习惯不好,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学习兴趣缺乏。职业学校的课程大体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既要学文化,又要学专业,还得练技能,内容丰富,任务繁重。没有学习兴趣,怎能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混,混一张毕业文凭,混完这几年,成为一些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状态。

学生们处在青春期,生命力旺盛。不去学习,他们的精力哪儿去了?以前,我们常为学生食堂就餐的秩序而劳神费力,每天都要组织学生干部和中层干部执勤。然而,不经意间,这事已然成为历史。中午的食堂依旧是那么多的学生,但秩序井然,没有学生插队,没有学生吵闹。因为,每个学生都捧着手机,有的在QQ聊天,有的在看新闻,有的刷微信,有的在看小说,有的在玩游戏……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终端的普及使整个社会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人手一机,是职校学生们的新常态。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手机,晚上睡觉,还是玩手机。手机,似乎成了教师上课的死敌,学校管理的障碍。

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手机本无错,错的是我们没有在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教育、去变革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班会、晨会、家长会及师生谈话,这对已经步入职校的学生来说,过于老套,成效有限。如果我们能假于手机和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那又会如何呢?

三、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教育的时间、空间

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如视频、图片、文章等等。其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信息交换趋向于个性化发展,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交换使用者众多、使用的成本低、资源整合容易,信息储存量大、高效、快捷。因此,国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也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進。南京市的绝大多数学校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很多学校拥有了高清录播教室或移动录播设备、班班通网络、无线全覆盖,各种教学平台、沟通媒介、仿真实训应有尽有。省教育厅还进一步制定了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打下了物质基础。

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教育的时间、空间,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平台,这为我们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拥抱互联网,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立志、培养学习习惯、体会学习乐趣这几个方面来做。我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进励志教育,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新的学习模式,利用互联网媒介去读懂学生,利用网络评价新体系来激励学生。

1. 互联网+德育,推进励志教育

诗言志,兴于诗就是“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简言之,就是帮助学生立志。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要让学生拥有梦想。志或是梦想,是人前进的动力。有了志,学生们才有可能更加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家长逼来学习。这个志,可以是一生的抱负——将来做什么,也可以是中期的目标——从事哪个职业,还可以是当前的目标——学好哪些课,掌握哪些技能。不同学科的老师,都要充分挖掘本课程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提升学习动力。

身处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老师仍然用简单的说教来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必将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2011年5月18日,南京团市委推出了青奥微信公众号,推送奥运知识,宣传青奥会各项活动,青奥组委会甚至推出了微信购票的新举措。至2014年8月28日青奥会落幕,青奥微信拥有了数百万的粉丝,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endprint

同样,推进励志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学校德育处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德育资源库,让我们的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调用;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博客讲述励志故事,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引起共鸣;数学老师,用微信推送华罗庚、陈景润、高斯、费马等数学家的秩事,激发同学们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务处可以利用学籍管理系统,随时了解、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努力目标;招生就业处,可以利用招生就业平台,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中长期努力方向。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就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2. 互联网+教学,探索教和学的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仿真实训等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能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建立起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学习发动机原理时,教师先带领学生们“走进”网络仿真实训室,如3D游戏般拆装汽车发动机,了解发动机的构造;再动画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启发学生思考、领会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最后教师给出结论,学生讨论拓展。这就将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了一起,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让学生们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就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能,形成良性循环。

引进海量的网络资源,能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全面拓展与更新,让很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互联網+教学,创新、发展了教和学的内容及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联网+管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2015年,我校创建成为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发了招生报名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运动会报名系统、德育管理系统、毕业生管理平台等,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教师将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成绩、教师评语等输入学籍管理系统,能自动生成学期成绩报告单、补考名单、毕业名册、学籍卡等。各个管理部门,将学生出勤、出操、课堂表现、学习状态、晚自习纪律、课外活动、奖惩情况及时输入德育管理平台,就能立即生成对学生的评价,对一个班级的评价。这些管理系统的应用,能让教育教学的职能部门、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行为习惯。而QQ群、微信群、家校能教育平台的应用,能让家、校、生之间零距离接触沟通,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互联网+评价,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在线学习,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在网络空间学习的时长、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每一个学习过程都有记录,学习系统也可以自动评价并保存,这使得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注重客观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使我们在设计评价标准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开发和利用在线课程,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激励学生们勤奋学习。

五、 以人为本,构建智慧校园

互联网+教育,使我们得以革新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师生及家校沟通渠道、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等等。但,这些都还不够,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构建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创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帮我们全方位的分析学生、读懂学生,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成才路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将在更深层次得以确立。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具有很强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和我坐在一起,却在自己的手机上忙碌着。”互联网时代,人手一机,已成为新常态。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化弊为利,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拥抱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必将收到丰硕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