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利用图文材料对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进行教学设计
2017-12-08杨永亮��
杨永亮��
摘要: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为常考题型,设计本节内容时要紧扣测试要求和注意能力的培养。在欣赏的时候注意阅读或思考图片中出现的材料和问题。
关键词:自媒体图片;三大类岩石;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几乎年年都出现考题,为常考题型,那么像我们这类三线四线城市的高二学生如何来应对呢?这些城市大部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一般,对于知识的系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但对课外的一些地理现象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一些身边的直观材料如学校内的风景石,各处装潢用的一些石材,假期旅游所见风景石等等,所以本人建议进入复习时以此为导入,多用学生自己拍摄的图片或录像(即自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本人认为在设计本节内容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紧扣测试要求:(1)了解三大类岩石类型及主要特点;(2)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二要注意能力的培养:(1)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各类岩石;(2)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分析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变式图。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进入课堂(导入):
活动一:
教师:请各位同学向左或右看一下教室的地面,注意思考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地面
教师:适当点拨——地面是磨石子,白色的瓜子片。请坐
同学们请看屏幕(事先将照片拍好放入课件中),白色的瓜子片是否为岩石呢?其他灰色的部分是岩石吗?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1到2个小组代表回答。
看来同学们的意见还不能统一,我们就先放一放,等复习完三大类岩石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再来探讨。(带着疑问复习三大类岩石)
活动二:
布置学生对照课本内容P27~P28自主复习三大类岩石基础知识,并将学案上对应内容完成。在学生填写的同时教师走动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并注意完成情况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承转与活动三:
刚才同学们已经将三大类岩石的基本概念作了一个归纳,接下来请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进行记忆,等会儿抽取几位同学展示一下课堂效率,只要效率高的同学都可以获得一份小小的奖品——水笔一支。
承转:各位同学对于基本概念掌握的已经到位,接着我们来欣赏一些关于三大类岩石的图片,在欣赏的时候注意阅读或思考图片中出现的材料和问题。
教师:点击课件。
第一组图片为岩浆岩(花岗岩与玄武岩)系列,如黄山、华山、雁荡山。
第二组为沉积岩系列,如庐山等。
第三组为变质岩系列,如云南石林、南斯拉夫喀斯特地貌。
图片配上文字说明:花岗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火山流纹岩等特征。
图片配套问题:各组图示石头属于哪类岩石?
活动四: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玛瑙、昆仑玉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岩石吗?请各小组商量商量,然后我们来比一比各组的正确率,正确率最高的一组会有奖品哦。(每人一块橡皮)
学生分组讨论一定时间后教师将每小组的讨论结果收集,课件给出正确答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进行评比,得出结果,发放奖品。鼓掌鼓励。
教师:就让我们来把这些石头看一看,然后对号入座归纳到三大类岩石中吧。
第一幅校园内图片:刚开始上课所设计的情景——地上瓜子片
(里面有花岗岩、石灰石、石英石,也有成分各异的复杂硅酸盐。)
课件展示所拍石头图片,一一归纳
承转: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复习P28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注意文字与图的结合。同学们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承转:
这些是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以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下面请各位同学回到座位思考学案上的三幅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对应的题目要求。
活动五:
学生讀图完成对应题目
教师巡视,一方面查看完成情况准备实物投影,另一方面可以指导部分有疑问的学生。
一定时间后进行投影展示学生学案完成情况。
教师:每一幅图抽取一位学生的学案展示,其他学生先在下面帮助改正,然后点该生所在小组的代表在座位上或到屏幕前进行改正。学生改正时或改正后教师再将图示内容强调一下,之后教师表扬小组代表,并发放奖品(水笔一支),全班鼓掌。
此活动结束后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活动七:
亲历学测:将近年来的学业水平测试题目罗列于学案中,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检验高效课堂的成果。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