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寻根之旅”
2017-12-08王云霞��
王云霞��
摘要:本文以《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课为例,详细阐述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开阔的眼界,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历史核心,让历史课有明确的线索,有核心的内容,有植入于心的高度,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感悟。
关键词:历史核心;历史感悟;历史视角;教学活动;教学线索
如果把历史教学比作一场旅行的话,那么在结束时你想让学生获得些什么呢?是无数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是大量历史习题的练习,还是试卷上一个又一个满意的分数?……我所设想的历史教学应该是扎入人心的一根参天大树,层层叠叠的树冠是我们能轻而易举看到的历史史实,强壮有力的树干是历史框架,而把这些内容牢牢牵引着的是强大的根系。它深埋地底,是需要我们拨开树冠,顺着树干,仔细探寻的历史核心和历史感悟,有了它的存在,纷繁芜杂的历史内容才有了存在的价值,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存在的意义。它能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有“形散而神不散”的功效,使课堂教学能够朝一个方向前进。正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我们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眼,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下面以《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核心知识,获得历史感悟。
一、 立足生情,寻根之源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明清两
朝历史的基础上安排的,由于商品经济在这一时期空前发展,明朝中后期在紡织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这一课容量比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散乱,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初一的学生对于古代经济发展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另外,国家对外政策实行的影响学生理解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就认真研读教材,仔细推敲教案,思索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既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也能将本课比较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所以我把“国家命运同个人命运分不开”作为本课的核心思想。在此指导下,最终我在讲授这课的时候用商人这一身份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中来。通过明朝前期商人的发展,了解这一时期经济的繁荣以及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国家政策与个人命运也息息相关,由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也就导致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落后。所以,在看似杂乱的历史表象后都有独特的历史感悟,历史核心,需要我们更用心地去寻找。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有更高的境界,才能更立体地彰显它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多种渠道,寻根溯源
教育的最大魅力应该是“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进行学习”,历史教学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只有具备这种历史的眼光,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更深刻地认识当前的社会,认清发展的趋势”,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书本上显而易见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把历史知识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获得独特的历史感悟,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效果,也影响到历史教学的质量。而这就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拥有广阔的视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利用每一个史实学习的契机,发现历史的核心,获得历史的感悟。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在导入部分先让学生一起来猜一猜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商界精英,然后又结合地方史,列举了明代富商沈万山。这些人物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有所了解,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基础上设置历史情境提问:如果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回到明清时期做一回像沈万山一样的商人,看看在那个时代有哪些成为富豪的有利条件?也会碰到怎样的不利因素?这样自然而然就从现实生活过渡到历史教学中来,让学生带着“商人”这一身份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以贴近学生认知为基础,把历史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设置了历史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在仔细观看后回答相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很容易理解了相关问题,也很好体现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要强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这一段的结尾中,还联系对比了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这时期欧洲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中西方统治者实行的不同政策也导致国家的命运出现了天壤差别。中国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开阔视野,为学生打开一片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本课的重点,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观看了一个中国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商的视频。通过视频直观的观看,给学生以形象的立体的感受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回忆清朝之前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既使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又通过纵向的联系比较,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眼光,历史观点去看待问题,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埋下伏笔。
历史教学中少不了史料的分析,在分析中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历史史实的能力。在让学生理解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时,我选择以下几段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材料二: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
材料三: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通过史料的阅读,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得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基于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及害怕外来侵犯等原因而实行的。通过史料的分析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史料分析的方法,而且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从中也使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 鉴古知今,植入心灵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要将历史核心和历史感悟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唤起心灵上的共鸣。通过历史史实的纵向联系和比较,学生已经可以得出历史论断: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社会落后。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近代快速发展起来,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直接导致中国一百多年最为悲惨的历史。所以,我们从历史当中吸取经验教训,一个国家要发展强大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富强,才能造就一个个像马云一样的富翁。通过最后的论述使学生通过本课再次认识到“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分不开”这一历史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开阔的眼界,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历史核心和历史感悟,让历史课有明确的线索,有核心的内容,有植入于心的高度,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感悟,使历史教学变为学生心中一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