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天的风花雪月

2017-12-08毕红昌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朔方范本飞雪

毕红昌

〔对比范本〕

①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

(节选自夏丏尊《白马湖之冬》)

②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节选自巴金《家》)

名师解读

同是描写冬天的寒风,作者夏丏尊更倾向于触觉,用质感体现风大、风冷,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描写,目的是为了衬托出一家人“睡入被窝”的温暖;巴金先生通过听觉,把寒风化作凄凉通过耳朵直入人的心底,反映出人物的悲凉,在描写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映射社会环境的黑暗。

〔对比范本〕

①“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节选自陈慧瑛《梅花魂》)

②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节选自郁达夫《超山的梅花》)

名师解读

虚写与实写的不同手法,展现了梅花不一样的精神。《梅花魂》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侧重的不是描写梅花的外在形态,而是通过阐述老人对一幅墨梅的珍爱,透出梅花那坚贞不屈的气节,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侨居异乡的老人对祖国深切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郁达夫先生则是从正面描写梅花,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超山梅花之多、之白;又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超山梅花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超山梅花的喜爱。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娇嫩的春天,洋溢着春风、春雨,象征着春天的温柔;火红的盛夏,洋溢着蝉鸣、蛙叫,显得世界更加有趣;金色的秋天,交织着丰收与没落,夹杂着幸福与失落;而雪白的隆冬,略显单调,但别有一番风味。四季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景色,构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毕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领略名家笔下的冬天,欣赏冬天的风花雪月!

﹝对比范本﹞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②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节选自鲁迅《雪》)

名师解读

同样是描写北方的雪,作者情感态度的不同,雪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就截然不同。老舍先生笔下的城外的小山,因为有了雪,便成了一张水墨画。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人感觉虽然在冬天,虽然有雪,但是并不寒冷,反而多了几分秀气与娇美,这也是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对雪的喜爱。鲁迅先生笔下的雪单调、乏味,却寄托着另一种情感。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对比范本﹞

①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节选自朱自清《冬天》)

②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地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节选自陈国华《初冬月》)

名师解读

表达方式的不同,让人感受到“月”不一样的美。朱自清先生刻画月,侧重于描写,将水上的月光写得柔美,皎洁。淡淡的笔墨,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朱先生平和宁静的心境也融进了这梦境般的景象之中。《初冬月》的这段话运用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描绘了初冬迷人的月色,更侧重于抒情。借月抒怀,作者仿佛已经完全融入月色了。月色之美,让记忆、痛楚都越发美好。作者用优美细腻的笔触表达着自己沉醉于月光的心情,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把自己比作“鱼”,越发突出月光的皎洁清澈。最后长短句结合,富有音韵美,又用诗意的语句表达了自己对月光的喜爱和赞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朔方范本飞雪
初雪
“朔方”的由来与演变
偶见飞雪闲吟
芦花飞雪
徐朔方《高濂的生平和他的玉簪记传奇》手稿
“朔方论坛暨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综述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之吉林范本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1《洛神赋图》:爱情范本,古典绘画的瑰宝
六月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