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埋线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60例疗效观察
2017-12-08尚艳杰李皎洁
尚艳杰 李皎洁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透穴埋线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60例疗效观察
尚艳杰 李皎洁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目的:探讨透穴埋线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针灸及妇科门诊收治的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透穴埋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两个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和临床总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月经经期、经量、经质、经色异常的病例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透穴埋线对月经过少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
透穴埋线 月经过少 临床效果
月经量少表现为月经排出量明显减少,甚则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足2d,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或伴见于月经后期[1]。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环境加剧,女性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加,月经过少的发病率随之上升。月经过少患者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发展成闭经,或使患者不能正常受孕。同时长期月经过少可给病人带来心理压力,精神情志影响又会加重月经过少,如此恶性循环。因此,探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透穴埋线疗法是将生物蛋白线埋入穴位内,以达到长期刺激的效果,是对传统针灸的继承与创新[2]。透穴埋线疗法通过一针贯多穴,扩大针感传导范围,加强对埋线部位的刺激,并在吸收的过程在发挥持久缓慢的作用。通过透穴埋线沟通了埋线部位表里阴阳的联系,使得经气上下流通相接,进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使用透穴埋线治疗月经过少疗效显著,与普通针刺治疗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对象选自于2015年04月—2016年04月来我院针灸及妇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月经过少的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透穴埋线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方式。治疗组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33.8±3.4)岁,最短病程4月,最长病程23月,平均(19.24±6.28)月。对照组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34.6±4.25),最短病程5月,最长病程24月,平均(20.26±8.31)月。经统计分析处理,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现代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3]和《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4]拟定的月经过少的诊断标准: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者或行经时间不足2d。月经过少肾虚血瘀型中医辨证标准:(1)月经量少,经色淡或紫黯,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拒按;(2)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尿频、畏寒肢冷;(3)舌淡或紫暗,脉涩或沉细无力。以上(1)(3)为必备症状,(2)中症状具备一个以上,即可辨证为肾虚血瘀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诊断标准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本次试验治疗者;年龄在17~45岁之间;停止原来用药达3个月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45岁或<17岁;三个月内使用过激素治疗者;对羊肠线过敏或属于过敏体质患者;有其他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患者;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者。
1.5 病例剔除标准
患者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者;观察实验数据记录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透穴埋线组
取穴:关元(透中极)、天枢(透外陵)、归来(透横骨)、次髎、三阴交、子宫、肾俞、膈俞、血海。操作:选定穴位后,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后,取出适当长度1-2cm羊肠线,穿入7号注射针头内备用,快速透皮进针后,刺入穴位内约2-3cm,行针以得气后,边将针芯缓缓推入羊肠线边退针。出针后,针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再用无菌创可贴外贴。疗程:分别于经期的第7d和第20d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共实行埋线6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治疗结束2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2.2 普通针刺组
取穴同透穴埋线组,选好穴位后,用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将一次性毫针刺入相应穴位内,进行小幅度的提插捻转,待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痛等针刺感为度。每位患者留针30min,于经期的第7d和第20d之间隔天刺激,共10次,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2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评分标准
表1 主要症状评分标准
表2 次要症状评分标准
(3)观察内分泌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雄激素(T)、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比较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痊愈:治疗观察结束后,经量。经期、周期正常,伴随症状消失,n≥95%
(2)显效:治疗观察结束后,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正常,周期基本正常,伴随症状明显减少,70%≤n<95%。
(3)有效:治疗观察结束后,经量增多不明显,经期和周期基本正常,伴随症状减少,30%≤n<70%。
(4)无效:治疗观察结束后,经量、经期。周期和伴随症状没有显著变化,n<30%。
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4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对比(±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8.75±2.65 5.30±1.37△*对照组 30 22.34±2.63 15.71±5.04△
(3)治疗前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雄激素(T)、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比较。
表5 治疗前后两组FSH(IU/L)、LH(IU/L)、E2(Pmol/L)、T(nmol/L)水平对比(±s)
表5 治疗前后两组FSH(IU/L)、LH(IU/L)、E2(Pmol/L)、T(nmol/L)水平对比(±s)
注:治疗前后两组FSH(IU/L)、LH(IU/L)、E2(Pmol/L)、T(nmol/L)水平对比,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FSH(IU/L) LH(IU/L) E2(Pmol/L) T(n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93±1.23 7.38±1.3△ 7.53±1.04 7.65±1.07△ 198.37±48.24 323.62±74.27△ 0.617±0.54 0.7±0.35△对照组 6.90±1.34 7.24±1.2* 7.47±0.96 7.59±1.03* 230.58±57.73 360.57±63.59* 0.61±0.49 0.68±0.36*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包括虚和实两部分,虚证分为肾虚、血虚,实证多与血瘀、痰湿有关。在临床疾病观察中发现月经过少以肾虚血瘀为主,肾阳虚为本,瘀血内停为标,虚实夹杂。在病因病机中,肾虚和血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肾气推动血液运行,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若肾气虚弱则导致血液瘀滞。精血同源,肾精亏虚致精血转化困难,血脉不充,脉道滞涩,血行不畅而致瘀。而血瘀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充,又加重肾虚,致月经量少。
从辨证取穴来看,关元为任脉穴,同时也是与肝、脾、肾三经相交之处,对调理冲任,疏通气血具有重要作用。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脾胃为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即言天枢为天地之枢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冲脉与胃经并行,带脉环身一周与胃经相交于天枢,因此天枢为治疗妇科病症的重要穴位。归来穴同为阳明胃经腧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归来穴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带的作用,调治妇女月经之病。次髎为膀胱经腧穴,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具有强腰壮肾,调经理气的作用,是治疗月经病之经验要穴。子宫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中极旁开三寸,具有调经理气,升提下陷的作用。对子宫穴的刺激可以有效解决月经过少问题。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腧穴,与足三阴经交汇,具有通调气血的作用,是调理月经的要穴。诸穴搭配使用,共同调理冲-任-督-脉及肝-脾-肾-经之经气,使得经脉通畅,气血充盈,月事得以时下,进而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透穴埋线手法,通过一针贯穿多穴,进而扩大刺激面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进而为临床治疗月经过少提供新的治疗方法。透穴埋线是将经络理论与现代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可被人体吸收的生物蛋白线埋入穴内,进而对穴位进行长期缓慢有效的刺激,
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整个脏腑机能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周建华[5]在研究中指出针灸可以恢复垂体-卵巢的正常功能改善月经过少症状。透穴埋线是在传统针刺技法的基础上,以“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为理论指导,创新性地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和方法发展起来的。陈氏[6]发现,透穴埋线是对留针的一种延伸,通过留针可以保持针灸的持续作用,加强治疗效果。透穴埋线疗法能协调脏腑的生理功能,调气和血的运行,进而起到疏经活络的作用。与常规针刺比较,透穴埋线刺激时间长,治疗次数少,作用时间长,对月经过少这一慢性疾病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张玉珍. 新编中医妇科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2] 金慧芳, 金亚蓓. 穴位埋线治疗月经过少[J]. 中国针灸,2008, 28(12):891-893.
[3] AlanH.DeCherney, LaurenNathan, 刘新民. 现代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J]. 1998.
[4] 朱文锋, 何清湖. 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J]. 2003.
[5] 周建华. 针灸治疗肥胖病并发月经过少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6, 25(3):11-12.
[6] 陈利国, 蔡向红. 留针的意义及时限探讨[J]. 中国针灸,1996(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