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越韵
2017-12-08何了了浙江省台州第一中学高三12
◎何了了 浙江省台州第一中学高三(12)班
守望越韵
◎何了了 浙江省台州第一中学高三(12)班
“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入沈园来”,月白风清,院落寂寂,一句沉郁而柔婉的越剧唱词,在沉沉的暮色中传得很远。虚掩的房门后,满头银丝的阿婆半阖着眼,陶醉在越剧优美的旋律中,一脸稚气的小女孩好奇地守在老式的播放机边,跟着咿咿呀呀,“东风沉醉黄藤酒,往事如烟不可追……”
这是我童年生活的一幕寻常场景。外婆的老式播放机为我打开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让我知道在奥特曼、汤姆猫和忍者神龟之外,还有一个古韵悠长、水袖飘拂的越剧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陆游与唐婉,“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山盟海誓而锦书难托,相爱相知最后却相离的爱情悲剧催人断肠;在这个世界里,有贾宝玉和林黛玉,“落花满地伤春老,冷雨敲窗不成眠”,木石前盟化为镜花水月,令多少观众一掬同情之泪;在这个世界里,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十八里相送情意绵绵,彩蝶双飞的舞姿里寄托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越剧在浙山越水,是一种融入民间草根的存在,如乌篷船之于绍兴,莼菜之于西湖,石板桥之于乌镇,浑然天成。浙江的村落山乡,无处没有戏台,无处没有越剧。开满紫云英的山野村郊,涛声阵阵的海岛渔村,但凡到了菩萨生日、宗族修谱等重大庆典,都会搭起戏台,请来剧团,连演几天大戏。
演戏的日子,也成了亲族里老辈人聚会的时机,七大姑八大姨,过去通过口信,现在则通过电话甚至微信,齐聚在戏台下,听她们听了几十年的经典老戏,听《何文秀》里小生唱道:“第一碗白鲞红炖天堂肉,第二碗油煎鱼儿扑鼻香,第三碗香芹蘑菇炖豆腐,第四碗白菜香干炒千张……”
人们在熟悉的唱念做打里,享受人间烟火气里的天长地久。台上演员唱得投入,台下听众听得入迷,和着拍子,哼着调子,台上台下,形成了一个令人沉醉的气场,其中滋味,非置身其中者不能领会。这些来自草根的演员和观众,用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痴爱,守着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方戏剧舞台。
我常常担心越剧会老去,和它台下的观众一样,年老体衰,终至黯然引退。不得不承认,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越剧已然成为了一种小众甚至老旧的艺术形式。美剧韩剧,万人追捧,明星演唱,人山人海,而传统的越剧,面临严峻的挑战,显得反应迟缓且力不从心。越剧退守乡村,汲取着乡村大地对戏剧的供养。这庙会大戏的欢庆,在我看来,总透着些长夜将至的迷茫和悲凉。台上天籁之音,巧笑倩兮终将不再,台下人去楼空,白发苍颜能守几时?
然而,我终于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助力着越剧的成长。尹派小生王君安去国十年,重回舞台,所到之处,热情的戏迷们闻风而至,每一场戏结束后都久久不愿离去。更有越剧名角茅威涛,积极探索,锐意创新,为传统的越剧艺术注入新的元素。越剧从起步阶段的草台班子,逐渐走向国家大剧院。中国越剧节,全球越剧嘉年华,聚焦了许多年轻人的视线;G20峰会的西子湖畔,现代的声光电影下,古典琵琶和着小提琴,一出《梁祝·十八相送》,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一个只有美剧或韩剧的世界是单调而可悲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戏剧,正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滋养着我们的性灵,丰富了我们的文化,是与我们血脉相通的文化元素。我愿我钟爱的越剧,能够与博大精深的京剧、典雅蕴藉的昆曲、高亢激越的秦腔一样,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在世界文化之林中蓬勃生长,枝繁叶茂。当美国的年轻人热捧他们的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欧洲的观众迷醉于他们的传统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我多么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能哼唱我们民族的戏剧,守望我们民族的艺术。
我仿佛看见春天的郊外,紫色的小花开满村头田埂,一队小姑娘边走边唱,童声稚嫩:“东风沉醉黄藤酒,往事如烟不可追……”悠扬的曲儿在春风里飘飘摇摇,一只鸟儿侧耳听了半晌,抖抖翅膀飞走了,余下一声清脆的鸟啼滑落在碧透的天边。
(指导教师:林卫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