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名誉问题
2017-12-08余秋雨
◎ 余秋雨
李清照的名誉问题
◎ 余秋雨
李清照在与赵明诚结婚之后,就开始面对长辈们遭受的名誉非议。
她的父亲李格非与当时朝廷全力排斥的所谓元祐党人有牵连,被罢职远徙。这种名誉上的打击,自上而下,铺天盖地,轰传一时,但年轻的李清照还能承受,因为这里还有另一种名誉——类似于“持不同政见者”的名誉。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
这就把这对恩爱的年轻夫妻推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只要一方的父亲能保全名誉,另一方的父亲就必然失去名誉。
身在其中的李清照体会到了这种尴尬,曾大胆写诗给公公赵挺之,要他以“人间父子情”为虑,顾及儿子、儿媳和亲家的脸面,不要做让人寒心的事。
一个刚过门的儿媳妇能够以如此强硬的口气跟公公说话,可见做公公的赵挺之当时在亲友家族乃至民间社会中是不太被尊重的。
最终,赵挺之遭到打击,在死后仅仅三天,家产即被查封,亲属遭到拷问,儿子赵明诚也被罢免官职。
这时,李清照跟随着落魄的丈夫赵明诚返回故里青州居住,对世间名誉的品尝已经是涩然不知何味了。
似乎是上天的故意安排,李清照后来遇到的名誉问题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关及个人,越来越无法躲避。例如那个无中生有的玉壶事件。
在赵明诚重病期间,曾有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玉壶给这位病榻上的文物鉴赏家看,没想到赵明诚死后即有谣传兴起,说他在临死前将这把珍贵的玉壶托人献给金国。
当时宋、金之间正在激烈交战,这种谣传涉及到中国文人最重视的气节问题,李清照再清高也按捺不住了。
李清照不知道应该如何洗刷冤屈,想来想去最后选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带上夫妻俩多年来收藏的全部古董器物,跟随被金兵追得走投无路的宋高宗赵构一起逃难,目的是希望有机会把这些古董全部献给朝廷。
李清照的思路是:谣传不是说我的丈夫将一把玉壶献给了金国吗?现在金国愈加凶猛,而大宋朝廷愈加萎弱,我却愿意把全部古董献给朝廷,这是任何稍有势利之心的人做的事吗?已故的丈夫与我完全同心,怎么可能背叛宋朝取悦金国呢?
这实在是只有世界上最老实的文化人才想得出来的表白方式。李清照过高地估计了丧魂落魄中的朝廷,他们只顾逃命,哪里会注意在跟随者的队伍里有一个疲惫女子,居然想以家庭的全部遗藏来为丈夫洗刷冤屈?
宋高宗在东南沿海一带逃窜时曾慌张地在海上舟居,李清照也从海路追踪。
这一荒诞的旅程最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疏通和劝说下终于结束,但在颠沛流离中,所携文物已损失绝大部分。
付出如此代价,名誉追回来没有?只有天知道。
(摘自《君子之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图/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