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电商老板”预示着怎样的一个新时代
2017-12-08刘畅
“大学生当电商老板”预示着怎样的一个新时代
刘 畅
知名记者
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
中青公益研究院秘书长
中国记者最高荣誉奖—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淘宝店主,经营女装每天销售量都在200单左右,最近30天的销售额达到了22万元—这样的文字是在介绍一位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信很多人都有“时空错乱”之感。这不就是一个电商小老板嘛,为什么非要贴上“大学生”的标签呢?
在中国社会还沉浸在“双11”带来的商业震撼时,来自《新京报》的一篇报道将一些大学生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学生来自浙江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创办了“创业学院”,将有志于进行创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开启实战创业的特色教育。于是,在备战“双11”购物节的日子里,记者在这所学校看到的是大学生天天忙着接单、打包、发货,忙得不亦乐乎。“双11”也给这些大学生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来自这个学校的消息说,“目前95%的在校生有过勤工助学的经历,年收入2800余万元;1800余名在校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年收入3500余万元。”
这所学校的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有的在校生已成为百万富翁。”为了鼓励这些“百万富翁”,学校专门制定了倾斜政策,在“创业班”里,学生可以免修大部分课,网上交作业,学业个别辅导,考试以创业业绩为主要考核依据,淘宝上的级别还可以代替学分。创业学院的负责人作出承诺,“创业班学生毕业时人均月收入超过一万”。
应该说,这所学校本身就是“工商职业学院”,以培养商业人才为己任,鼓励学生以销售成绩作为学业考核依据,似乎无可厚非。毕竟,学校是分层次和不同的教育功能的,清华大学和蓝翔技校的办学追求不一样,这所地处中国小商品交易最为活跃地区义乌的学校,肯定也有自己的优势和追求。而且,依托背靠商业的便利,学生在校期间就变得腰缠万贯,确实让一些旁观者感到眼红心热、热血喷张。原来,这些学生找到了一条“致富捷径”,而且,年纪轻轻就实现了有人多年努力也难以达到的经济宽裕和生活自由。有人会不以为然地说,毕竟这是在义乌,这些学生的经商天赋和商业敏感可能在自己的父辈身上早就看到了影子。
不管身在义乌,还是其他地方,真正让今天的年轻人随时随地创业的,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当网购成为国人的生活习惯、电商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伙伴,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舞台。从这一点说,今天的大学生所面临的机会是前辈们难以想象的。在如此广阔的空间里,创业学院的学生们选择开网店、做物流和进行新媒体推广,就显得极为自然和顺理成章。
网购、电商的崛起,伴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蓬勃发展,以及物流、快递业的便捷、通畅,使得一种新的商业样式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也使得大学生们得到了身在校园就能“货通天下”的商业机会。当一个个“小老板”忙于“双11”购物节的时候,人们会为这样的大学生活而惊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据这所学校介绍,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创业率连年居全省高校首位。因在网商培训与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学校获得“全球最佳网商摇篮”称号。
据报道,因为忙于接单、送货,这所创业学院里,有的学生一边给自己做面膜,一边忙于打包,忙得“给自己点个外卖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自己卖的衣服发往了全国各地,却没有时间给自己买套新衣服,穿的都是以前的旧衣服,但他们依然认为“邋遢点没关系,有自己的目标很重要。”还有的同学白天忙着接单,晚上看后台数据,基本没有自己的空余时间。
这样的捕捉商机,这样的孜孜以求,谁能不为这样敬业的年轻人点赞呢。当国家、社会都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路上驰骋的时候,作为个人也享受着快速发展的机会和红利。有人认为义乌的大学生创业,预示着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方向,就是随着技术进步而进一步发挥每一个年轻人的潜能,让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寻求自己个人的最好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义乌的年轻人,有理由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将走向世界的小商品交易进一步发扬光大,找到属于这一代的发展模式和属于年轻人的商业荣光。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