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慢跑,慢慢活着

2017-12-08文|寇

读者·原创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住处人影奶糖

文|寇 研

慢慢跑,慢慢活着

文|寇 研

跑步这一习惯的养成,始于大学时代。

有一晚,我趴在阳台上一边收听我永远也跟不上的BBC英语,一边瞅着远处三三两两端着饭盒、提着水壶归寝的同学,终于感觉烦透了。

不如去跑步吧!我查了资料,说夜跑的最佳时间是晚上八点,于是每晚到了这个时候,我就会穿戴整齐,出现在操场的跑道上,一次跑四五公里,然后慢走几圈,做点儿简单的拉伸动作。

夏天的晚上还好,操场上人影幢幢,空气中飘散着树脂成熟的气味。那气味仿佛是一种荷尔蒙,诱惑着情侣们挽紧彼此的手,低笑、娇嗔融化进骚动的夜色里。

深秋、隆冬的操场上人就少了许多,偶尔有从昏黄的路灯下走过的人,各个鼻尖冻得通红,携一身寒气。有时夜色里会弥漫起川南冬夜里特有的大雾,在后山森黑的小树林的衬托下,操场便显得格外荒寒,连灯光都是寂寞的。若此时看见一个幢幢的人影劈开雾幔孤独地走来,便会有一种惊悚感。所以,冬天的夜晚我都是仓促地跑完步,也不顾上压腿,急匆匆地离去,直到我有了一个伴。

他仿佛有一百岁了,瘦得像一根豆芽,颧骨和下巴凸出,眼窝深陷,看上去有些吓人。老人家每晚都来操场遛弯儿,裹得严严实实。一开始我一阵风似的从他身边经过,我们仅会互看一眼,渐渐地,会招招手,又熟悉一些后,我会陪他走上几圈。老人的话很多,离世的老伴、工作繁忙的儿子、调皮的孙子,拉拉杂杂。最后,我扶他走下一长段水泥台阶,他回头,手招了又招。

我们形成了默契,每晚准点在操场碰面。似乎是为了感谢我陪他遛弯儿,老人每天都会给我捎点儿零食,一包花生、几颗桂圆、几块奶糖……见到我就一股脑儿地塞到我手里,上面还留着他手心的温度。我几乎能想象得出他从客厅的沙发上站起来,跟家人说他要去散步了,疲倦的儿子眼皮也没抬,只微微点头,老人趁机从盛零食的小篮子里抓了几块奶糖,儿子被他逗笑了,说:“爸,你还喜欢吃糖呢?”老人或许会有点儿不好意思,没人知道他有一个遛弯儿的小搭档。

从深秋到隆冬,从早春到盛夏,我的学生时代结束了。工作,换工作,从一个住处到另一个住处,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刚毕业的那些年,生活兵荒马乱,一年里搬过四五次家,夜里从梦中惊醒,总需要仔细辨别几秒钟,才能弄清楚自己身在何处。

跑步的习惯倒是一直坚持着,但跑步的地点在不断变换。我在街上、在河堤、在附近小学的塑胶跑道上都跑过,只是渐渐地,在户外跑步变成了障碍跑—节奏常被迎面走来的人或宠物打断,需要学会分辨各种突然出现的异常响动,跑步成了一件不那么省心的事。

再后来,我习惯了在跑步机上跑。设定好速度,心无旁骛地跑几十分钟,不必担心任何意外状况的出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我跑步时不看视频,不听音乐,只盯着面前的白墙,感受汗滴在脊背、在额头、在后颈窝一点点生长,渐渐变得饱满,最后滴答一声掉落—那是一个美妙的、令人有成就感的过程。

这些年我的人生有过事故,也因而有了故事。养的猫死了,爱的人散了,原以为会相伴一辈子的朋友也在不知不觉中疏离了,甚至连饮食口味都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但也有不多的几个习惯从来都不曾改变,如跑步,如早起,如对阅读与写作的热爱。

一想到生活里还有这些东西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发生变化,我便觉得庆幸。不仅没有改变,它们还成了我重要的精神依傍。困顿、焦虑、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时,想想起码还可以跑步,还有书可读、有文章可写,便会明白人生的大方向其实一直都在我的掌握之中,需要清理的只是枝蔓而已。

猜你喜欢

住处人影奶糖
深夜窗外的人影
深夜窗外的人影
汤姆的奶糖
带动物们回“家”
秋日掠影
脑筋急转弯
给各种茶安排合适的“住处”
请放心
两只青蛙
价钱里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