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革新
2017-12-07高景林
摘 要: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响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时代呼唤,实现中国教育由“知识教育为中心”向发达教育体的“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革命性变革,改革课堂价值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塑师生关系,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变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模式革新 能力培养为核心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响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时代呼唤,实现中国教育由“知识教育为中心”向发达教育体的“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革命性变革,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塑师生关系,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变革,是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应学校工作要求,笔者于2017年4月11日开设了一节全校教学示范课,上课对象为三年制高职专科学生,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如何呈现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笔者颇费脑筋。最后,笔者将这节示范课定位为“能力培养为核心”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思考的实践。整个课堂主要由学生围绕主题上讲台讨论,教师作必要的引导。前一周教学结束时布置讨论主题:你认为台湾问题最终如何解决?提出讨论要求:要有主张,可阐述持此主张的理由,重要的是有效实现此主张的方案。要求学生做好这堂课的知识准备:台湾问题由来;党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演变: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内容;九二共识;台湾的军力;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美、日);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针,特别是习近平2015年5月五点重要主张;专家学者、国际人士、社会、网民等的主张,通过书面资料、网络查找。布置讨论的組织形式及要求:发言同学,随机按学号选,本次学号末尾为3、8、5,指定上学期自做PPT发言的3名同学,自愿发言(人数不知),发言要求:不少于5分钟,围绕主题,形式不限,鼓励创新。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运筹帷幄,综合思考,紧跟时代的发展,提出各自的解决主张和方案,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智慧,从讨论实践中体会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和“一国两制”的聪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课堂辩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学生教育由知识为中心转变为能力为核心。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爱同胞的感情,熏陶学生热爱和平、胸襟远大、放眼天下的情怀。
二、“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堂价值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强调的是显性的“技术技能”传承教育,是培养直接满足生产、服务一线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而不是传统的理论教育和应试教育。职业能力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时期对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必须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市场所具有的各种职业能力。“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主观条件,即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品质、知识、技能、方法、经验及学习、实践中形成的综合能力等。“能力培养为核心”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是多年来笔者对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的结果,也是笔者对我国学校教育价值思考的结果。多年来,笔者把从事的思政课教育价值目标定位为:培养有思想的社会人。有思想必然要求有思想能力。固然,教育要传授知识,但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创新发展。然而,我们多年来的教育却存在“钱学森之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近日指出:“正是我们的教育把人先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扼杀了,再加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那学生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呢?”有没有主要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中国教育和发达教育体的核心差距。中国梦必须由创新驱动实现。“能力培养为核心”是时代对教育的革命性要求,是教师的核心时代使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时代的使命和自身的特点,主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能力,以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促进国家进步、社会发展。
三、“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堂内容变革
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始终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高职课堂教什么?从长期传承而来的高职课堂主要进行知识教育,各门课程几乎都开展系统性、连贯性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生要背诵众多知识点、考前大量做练习题或复习试卷以应付卷面笔试,考核中实际应用较少或不强,更谈不上职业能力的训练和测试。一些技能型课程平时课堂上纸上谈兵,最终考核竟是以选择题、计算题、说明题等书面试卷方式进行。一些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思想不能站在时代前列,甚至保守僵化,辜负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近年来,高职教育从国家决策层面已进行了诸多改革,但受困于陈旧理念藩篱、办学硬件落后等因素,学校层面依旧大多停留在传统大学理论型教育培养之路。现实中,许多教育学者、课堂一线工作者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突破,认为职业教育课堂的教学任务绝不能主要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必须从理论、知识为主向技能型、岗位性、职业化要求转变,高职课堂的教学任务应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技术技能和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应该成为共识和共同行动。对于高职思政课,传统课堂主要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即使引进了多媒体,课堂依然主要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物,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只有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程教学中,应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方式,实现从知识体系教育向能力体系教育的转变,才能实现在知识学习基础上的能力训练、提升的有思想、能践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核心性和实效性。
四、“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堂师生关系变革
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关系的基础和出发点。师生关系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师生关系,古称师徒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组成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师生间的相互地位、作用和态度等。人们对师生关系本质的正确认识有一个过程。以往封建社会,受制于封建伦理的约束,主张师道尊严,以师傅为绝对权威,徒弟依附于师傅,徒弟身心受压抑,师生关系紧张。现代民主教育理论认为,道德视角的人际关系中,尊师重教,理当如此;组织视角的学习关系中,师生平等,相互协作。教师引导、启发、帮助、促进、服务学生,组织和实施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是受益者,主动探究、积极内省、身心进步,师生关爱,关系和谐。笔者提出,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侧重课前课中的引导,师生是伙伴关系,为着共同的任务一起合作解决学习矛盾,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平等性、合作性、开放性、交互性、对话性和友爱性是其主要特点。“能力培养为核心”视角下的课堂,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为探究普遍感兴趣的、学科重要理论难点和社会热点等问题,课前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课中积极思考、主动辩论,课后总结反思、深度探索,没有了打瞌睡、玩手机、无所事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获得了锻炼,综合能力得以潜移默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希望;教师专注课前设计、课中引导、课后提炼,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五、“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堂存在的问题
“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课堂教学和学生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继续实践中还有一些新问题要解决。不少省份对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生源结构、质量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下的主动性发挥问题,学习基础较差问题,都对思想的建构、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小的阻碍。对不同学生、不同社会人能力分层;教育的成效不是以最高标准衡量,而是原有基础的充分提高;思政课和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教育出口不是整齐划一等也纳入新的思考。问题是完善的动力,推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是笔者教育生涯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钱颖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EB/OL].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17-05-10/zl-ifyeychk7224659.shtml,2017.05.10.
[2]孙若梅.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6(10):38-39.
[3]高景林.论“项目管理法”中的师生关系[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