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聋生文言文教学刍议
2017-12-07俞芹
俞芹
摘 要: 本文从聋生文言文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在聋生中开展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在聋生中开展文言文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聋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古代文化素养及人文素养。
关键词: 高职聋生 文言文教学 古代文化素养
一、引言
对于母语是手语的聋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因为听力障碍,接受信息受限,第二语言的学习并非易事,所以大部分聋生的汉语水平和听人存在差距。国内相关研究表明聋人书面语水平较之健听学生低至少三个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困难、语句不通顺、作文不成章等现象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认为:阅读现代文都存在问题,句子都写不通,学习文言文就没有必要。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以文言的形式记载和流传下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对于接受信息受限的聋生来说文言文教学是不应回避的,课堂教学是聋生接触古代圣贤、品读经典的直接途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对于古诗文基础薄弱的聋生来说是一个挑战。目前我院采用的高职教材古诗文选用数量不多,有《鹊桥仙》、《成语故事二则》、《论语十则》、《归园田居》,进入高职前部分学生在高中学过《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劝学》、《诗经二首》、《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将进酒》、《师说》。在有限篇目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传统文化、掌握文言知识,需要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二、高职聋生文言文教学方法
虽然文言文教学对聋生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恰当的方法的话,那么聋生就会望而却步,不愿意学习文言文。曾有学生反映,不想学古文,因为每次学完古文都要背诵、默写,而背诵默写对于聋生来说是困难的,所以他们都很讨厌。诚然,古文学习都是要背诵的,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言积累,就无法真正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魅力,通过背诵能丰富学生的文言字、词、句等的积累,从而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良好的文言文语感,为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因此,为了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更好地学好文言文,教学方法很重要。
1.恰当导入,让聋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从聋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提炼教材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比如聋生对历史故事、典故等比较有兴趣,就可以用这些内容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古体诗,被视为李白的巅峰之作,以及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精神气质,显示了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当然,学生对李白再熟悉不过,如果再讲解李白的生平故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因此可以选用文中的“岑夫子”、“丹丘生”、“陈王”的历史故事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鹊桥仙》,大家对牛郎织女的故事都比较熟悉,如果从这个故事导入,学生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会立刻进入学习角色。还可以利用相关影视资源进行课文学习的导入,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让学生观看孔子的视频资料,更好地了解孔子,从而愉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对于听障生来说,传统的串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一味分析重点字词、分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子倒装等现象,学生必然望而生畏。因此,可以在传统串讲模式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比如在学习《成语故事二则》时,可以由教师带领先分析第一则,在第一則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如果遇有不懂的问题由教师引导,最后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总结。这样从教师主导逐渐过渡到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恰当的诵读法。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能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语文能力。聋生不能很好地发声,不能准确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要进行科学的指导。通过指导让聋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词义、句意。当然,诵读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师可以先领读,然后由学生自读,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提高语文能力。
4.通过学习积累词汇,具备读懂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有些观点认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逐字疏通、句句翻译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但是,笔者认为针对聋生文言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扫除字词的障碍,把握字词的含义才能进一步理解全文,进而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内涵。因为文章中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义活用等,如果不先讲解,聋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这样,日积月累,逐步掌握基本的词汇,才能为进一步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具备读懂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三、对高职聋生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好处
1.对聋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
聋生的语句存在很多不通顺的现象:句子成分残缺不全;缺少主语或者谓语;修饰语使用不当;句子成分颠倒;甚至只是词语的堆积,不能正确地传达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鉴于此,有效地利用翻译训练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学习《论语十则》,先进行重点字词的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翻译。如翻译“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时,有学生翻译为:“教导汝知识教导的内容吧!知识之为知识,不知为不知,这是聪明也。”分析学生翻译的这个句子,发现学生只是根据原文逐字翻译,如果对重点字词存在理解错误,那么整个句子的表达就会出现问题。如上面的这个句子,在翻译前应该让学生掌握两个“知”的不同意思,前一个解释为“知道”,后一个解释为“聪明、智慧”,在这个基础上翻译,就会表达得很完整,符合汉语的语言结构。因此,首先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识记,积累一定的实词虚词,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学生不可能一次就全部翻译准确,要经过反复多次训练才能做到。
2.提高人文修养,丰富内涵,扩大知识面。
当我们学习一篇文言作品的时候,总是把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作者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大家,也会在预习的时候让学生查阅相关的知识。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学生可以了解作者苏轼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了解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还可以联系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赤壁》中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累古代文化常识,积累、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文言经典进行道德品质熏陶。
学习文言经典可以指导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和品德修养。如《曾子杀猪》、《崔枢还珠》告诉学生要“言必信,行必果”,讲话一定要算数,要说到做到,办事一定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论语十则》中的一、二、八、九、十则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做人,如要经受得起严峻考验,不随俗流,要保持节操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荀子的《劝学》和《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的正确方法和态度。当然,类似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引导还有很多,这类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引导着学生。
四、结语
高职聋生古代文化素养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存在困难,要不断地摸索创新。我们要遵循高职聋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聋生的教学篇目,使聋生真正感受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胡虹丽.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本位”及其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
[3]刘雪峰.传承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使命[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4]门国杰.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SB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