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和策略

2017-12-07尤美佳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户籍制度

尤美佳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做出分析,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几点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市场服务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是户口为农村,年龄为23岁左右,工作并居住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指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从当前农名工的身份转化为城市市民身份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他们在对工资待遇关注的同时,也更为关注自己权利的保障和技能的提高。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名工市民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关系依然为经济交换关系。农民工进入城市发展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很多新生代农名工都有着成为城市居民的愿景,但是在城市的社会层面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却是拒绝的。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存在背离现象,社会化大生产会形成城镇化,城镇化和工业化本应是共同发展的,但是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却远远高于城镇化发展水平,这会让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受到阻碍,会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进程形成阻碍。

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阻碍

2.1 制度保障不足

现阶段,制度保障不足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如在土地产权方面,当前的产权并不明晰,在农民身份小时之后,土地承包权利也随之消失,且在现行《土地管理法》中,已经规定村民在购买本村其他居民房产时需要确保自身没有房屋,拥有房屋宅基地面积低于规定标准,且在购买房屋后宅基地面积不能超过相关规定,这会对土地流转造成阻碍,而在就业方面,现在还没有一套平等的就业制度在市场中得到有效落实,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劳动力无论是在权利上还是在待遇上均存在一定差距,如工资待遇低、职业晋升机会少等,同时,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也不并完善,一旦发生事故,劳资纠纷等事件经常发生。在户籍方面,其改革步伐相对缓慢,住房价格高居不下,这对于积蓄有限的农民工来说,自购住房存在较大困难,而自购住房又往往是取得城市户口的有效途径[1]。

2.2 社会环境的阻碍

1.社会排斥

城市社会中的社会排斥现象会削弱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会让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受到制约。如在文化生活上,很多城市舆论会炒作农民工的负面事件,让社会群众对农民工产生排斥心理,也会让农民工心理健康情况受到影响;如在政治参与上,很多农民工没有对自身利益进行诉求的有效渠道,工会组织、党团组织中很少有农民工参与。

2.就业吸纳能力弱

城市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是农村人口转移的前提条件,就目前城市就业总量的扩张情况来看,就业需求还不能满足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矛盾与就业压力的主要体现。而供求关系的紧张使得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得到加大,主要就业市场和次要就业市场存在分割状况,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工作都具有危险性高、环境脏乱等特点。同時,我国一线、二线城市相对于三线、四线城市来说具有更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小城市对于农民工没有较强的吸引力,而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价、人口等因素也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造成阻碍。

2.3 自身素质较低

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依然存在着视野开阔程度差、思维固化、维权意识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新生代农民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容易采取偏激手段,导致犯罪现象出现。如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流动较大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事件就时有发生,这也会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进程受到阻碍。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与文化程度往往难以满足用工单位要求,在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城市人口的教育质量要远远高于农民工受到的教育质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技能差的农民工很难满足工作技术的相关要求,而缺少培训机制会让这农民工现有技术水平和岗位要求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途径

3.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为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身份,需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各级政府均应采取一定手段,完成新生代农民工的安置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城市户口,因此,当地城市管理人员应该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工作,让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为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应该适当降低入户标准,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城乡一元化、去利益化和迁徙自由化是基本要求,以日本为例,该国家的户籍制度就可以随着人员的流动和发生迁移,且能够在迁移之后享有当地所有福利待遇,这种户籍制度管理值得我国各大城市借鉴[2]。

3.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有效途径,其具体实施可分为四个方面:(1)完善工商保险制度。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就业环境普遍有着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工商保险制度的完善可以让农民工在发生危险后得到有效治疗,可以让劳资纠纷减少,为此,可以尝试无过失补偿原则,在工伤事故发生之后,企业需要依照法律固定在经济上补偿农民工。(2)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让农民工组织可以获得医疗保险供给,同时,可以鼓励工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对农民工进行引导;其次,应该督促用工单位对相关责任予以积极承担,需要按时交纳保险费用,并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环境进行改善;最后,需要扩大宣传力度,让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识得到提高,用工单位可以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利用培训、座谈以及讲座等手段来宣传医疗保险相关知识。(3)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时需要确保管理者职能具有集中性,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灵敏反映,对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比例应该有所保证。(4)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障的覆盖面予以扩大,同时,需要通过宣传等手段让新生代农民工依照规定参加养老保障,可以利用低标准进入原则来鼓励农民工进行缴费。endprint

3.3 改善社会环境

1.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权力

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权力可以让农民工缺乏保障、工作稳定性低、自身文化水平低等影响得到有效规避。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党员比例相对较低,在党团活动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并没有较高的参与率,因此,需要对优秀农民工予以积极吸纳,让农民工党团组织输出地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并构建农民工党团活动所需的相关平台。在党建工作中,需要做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爱工作,吸引新鲜血液,让党组织活力与省级得到有效保证。并且在党团活动中需要对农民工的参政能力与思想觉悟予以积极培养,让其参与到城市社会事务管理活动中[3]。

2.构建土地收益长效机制

对土地补偿制度进行改革,让土地征用程序得到完善是建立土地收益长效机制的主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农民如果失去土地,那么就等同于失去了土地升值收益与土地资源,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因此,在补偿制度中的主要手段应该是货币化安置,通过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相关举措的配合,可以让农民土地经营者地位得到充分尊重,让农民参与权、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在对农民土地进行征用时,需要对土地差异化用途予以区分,让土地开发理念与利益关系得到改革。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土地征用补偿价格予以明确,参考失地农民市民化情况,着眼于失地农民的未来发展,可以完成土地征用补偿价格的确认工作,让土地荒废等现象得到减少。

3.加快建设小城镇进程

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扩张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是重点内容,其本身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小城镇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主要家园,对此,需要对小城镇建设进程予以加快,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如户籍制度等),让其带动周围乡村发展,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落户条件应该适当放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

3.4 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在劳动力市场建设中,政府应该对自身职能进行积极转变,让调控、培育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深化,应该让就业环境用户竞争制度中的公平性得到增强。而在劳动力市场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市场服务体系,它可以让可靠就业信息服务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可以让就业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建立就业选择机制时,应该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无论该领域是否有竞争性,都需要对城乡劳动者无条件开放,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和当地城市居民具有平等性,让来自就业中的偏见、歧视得到彻底消除,让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得以形成[4]。

3.5 强化农民工市民化意识

1.关注农民工心理健康

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对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予以关注,对疏导干预工作予以加强,对此,首先应该让农民工心理咨询工作予以定期開展,让农民工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在心理上获得城市的认同,才能让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更为顺利;其次,应该利用相关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舆论环境更为和谐,在宣传中需要对农民工工作的相关政策方针予以坚决执行;最后,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关注,让农民工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的认识偏差得到削弱,让其子女得到健康成长。

2.开展继续教育

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具有积极影响。可以开展低学费或是免费的继续教育培训班,针对当地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与休假时间,让培训更具弹性化,并定期举行,政府部门可以和企业联手,让培训教育的影响力得到增强。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融入过程具有平稳性和有序性,在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之后,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之后,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工人。

3.子女受教育公平化

为实现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化,首先应该对教育投入予以增强,需要对过去的拨款方式、投入方式进行一定改变,需要让农民工子女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基金得到切实建立,让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得到有价教育证券的直接分配,凭借教育证券,学校可以兑现出等额的教育经费;其次,应该对当前农村教育环境进行改革,对农村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环境进行改善,也可以在农村开设乡村图书馆,让农民工子女有一个读书识字、学习技能的良好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社会环境、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和强化农民工市民化意识的手段可以有效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发展,可以对当前存在的制度保障不足、社会环境阻碍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的影响因素予以规避。

参考文献

[1]杨志明.中国特色农民工发展研究[J/OL].中国农村经济,2017,(10):38-48(2017-10-24).

[2]李练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中小城镇的市民化能力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制度因素的考察[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9):46-53+110-111.

[3]王玉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分析[J].江淮论坛,2015,(02):132-140+155.

[4]姚植夫,薛建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4,36(03):107-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的影响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建设统筹发展研究
流动人口管理法律制度的缺失及完善——以户籍制度改革为视角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杭州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城镇化下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隐忧
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比较与启示——以上海、深圳、成都、重庆为例
论我国户籍制度功能的异化及其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