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会计内控的工作现状和策略

2017-12-07王元

青年时代 2017年31期
关键词:工作现状策略

王元

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将经济体制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经济体制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与该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更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同样也出现的较晚。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尚未发展完善,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存在有一些问题。本篇论文就以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分析其工作现状,并且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内控;工作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控制逐步成为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会计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防范财务活动中出现不必要的疏漏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环节,也是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和会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一,保护企业财产和资金安全。财产、资金的安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强化会计内控,完善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将各种控制措施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将保证将企业资金用到实处,发挥效益。

第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企业管理人员通常是个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反映出的情况而做出经营决断,可以说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会计内控制度相当于对企业会计信息外部的又一层保护,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维护企业的信誉度和形象。

第三,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做好降低成本环节,首先就是要对企业的各项工程的经济运行状况都能够给出相对比较科学和合理的预测,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初期的成本和收益进行预测。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也就更加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

三、企业会计内控的工作现状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战略同盟缔结,这所有的一切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很多机会,但是在机会出现的同时,带来的是与机会同等的风险。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不断进行着结构改革,随着而来的问题就是,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应当那个跟上企业改革的步伐,顺应潮流不断创新。

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工作在近几年当中,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较于之前而言,虽然进入了制度的完善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有有一些问题。在本论文当中,工作现状更多的是对于现存问题的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工作呈现出以下现状:

(一)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并不完善,存在着许多的漏洞。首先应当受到关注的就是企业财务的从业人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财务岗位的人员选择上采用了“任人唯亲”的策略,忽视掉了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的审核,使得大批“无证”人员担任了财务职务。关于从业人员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该群体素质低下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低下,常常为了一己私利,损害集体的利益,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假账、糊涂账,导致了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失去其真实性,扰乱了会计相关秩序。

(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不当。管理方法的不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度干预财务相关工作的开展,二是过度放任对于财务工作的监管。第一种情况出现时,最直接的影响了财务部门的运转,降低了办事的效率,严重时会导致会计信息及时性受损,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减少。当第二种情况出现时则会导致财务部门主管的权力大,最终导致舞弊现象的出现,私自做假账、越权处理相关事务,反馈出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使得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三)企业内控制度更新不及时,产生滞后性。企业的结构和体制都在顺应大的经济环境以及当下的经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其目的就是希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得以长久的发展。但是内控制度却为顺应企业的变化而变化,仍旧使用“老思想”来处理新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最终处理问题的效率,使得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降低。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一个有效的制度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监督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制定会计内控制度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其监督制度的制定。从企业外部来说,由于企业数量的庞大,使得政府对企业会计方面的监督和覆盖面较小且政府一般只重视企业的税务,往往忽略了其生产经营导致监督力度不够。从企业内部来说,即使企业配备了专门的监督人员,但由于对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淡薄且只听从于直属领导的安排,经常出现虚账假账,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企业内部经营停滞、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益。

四、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应对策略

针对于以上阐述的工作现状,在论文中提出以下策略。发现问题后的解决才是对于一个问题研究最有价值的部分。相应的策略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制度的制定者——政府角度,二则是制度的执行者——企业管理者。

(一)政府角度: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想要改善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现状,政府应当从源头采取措施。调整、修改现有的会计内控工作的有关制度,对于尚处于空白的部分来说,应当及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会计内控工作的制度体系。对于现有的会计内控体制,在健全的同时还需要根据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作出调整。此外,還要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国家和各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力度,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如果是从源头上改善现状的措施,那么管理制的执行就是让制度落地的一个过程。首先管理者应当重视企业会计内控工作,因为内控工作有效的保障了企业资金流向的透明性以及应用的合理性,使得有限的资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流向明确也更有利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其次,内控工作最为重要的作用是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利益,使得利益的不法攫取者没有了可乘之机。这两点原因都是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财务水平的,财务水平的提升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其次这是管理者应当将所有的与会计内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应用于日常工作当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管理者应当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把握好对于该项工作的干预程度,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活力。自身的会计内控制度应当随着本企业的发展阶段及时作出调整与改变,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步伐,避免“脱节”现象的出现。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作出一些调整,使得制度更加“本土化”。根据调整后的制度,管理者还需要完善本企业的财务体系,对于从业人员的考核标准有严格的规定,责任明确化,权限清晰化,使得日常的财务工作都能够“有据可依”,整个财务工作更加透明化,对于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合理的管理,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利益。

最后,企业管理者在建立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之后,还要建立相应得监督体系以确保内控制度能落实到位。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监管制度。对会计内控工作、会计核算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得监管制度,这样在财务出现问题时,就可以查清并找出相应的原因所在,从而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及解决问题。

简单来说,企业管理者作为会计内控工作具体的实施者,需要在心理上重视、行动上及时,才能保障内控工作有效率、有效果的开展。

五、结束语

无论作为制度的建立者的政府还是制度的实施者的企业管理者来说,都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会计内控工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会计工作当中的一个环节,是大的会计制度体系下的一个小的分支,所以想要改善我国企业内控工作现状,还需要加强会计工作其他环节的调整、改善与创新。使得整个会计工作体系不断地完善,环环相适应,环环相促进,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胡锦华.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价值研究.2015.

[2]李治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经济生活文摘.2013.

[3]蒋国彪.试析企业会计内控的必要性和策略[J]财会研究.2013.

[4]孙成芳.浅析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纵横.2012.

[5]孙国平.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企业研究.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现状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从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探究高职秘书专业培养趋势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