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永嘉县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2017-12-07林雪川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集聚服务业对策

摘 要: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又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是经过检验的发展服务业的有效方法。加快发展服务业集聚,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服务业;集聚;对策;研究

1 永嘉县服务业运行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总量规模扩大缓慢,比重提升内劲不足

永嘉县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49.10亿元增加到2016年168.97亿元。 2015年和2016年服务业同比增长率持平,都为10.6%。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45.1%增加到2016年47.0%。从三次产业内部看,产业结构略有调整,由2015年的3.2:51.7:45.1调整为2016年的3.7:49.3:47.0。服务业对永嘉经济发展的作用虽增强,但产业地位提升幅度有限。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2016年永嘉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及邮政业、房地產、住宿餐饮四大传统服务业仍是支柱性产业,但在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比重有所下降。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整个产业结构正逐步向金融业、信息传输及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领域、高层次发展迈进。

(三)经济拉动逐步增强,税收贡献保持稳定

永嘉县服务业税收逐年加大,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必将成为税收的一大亮点。从吸纳就业方面来看,经济社会转型推动第三产业需求迅速扩张。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益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大量劳动密集型行业都集中在第三产业,它们的充分发展,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四)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扶持政策积极落实

永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全县完成限额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投资228.86亿元,增长17.6%。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得到积极落实。

(五)各方机遇呈现利好,产业支援保障有力

近年来,永嘉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工业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一带两城五组团”发展战略的提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已成为永嘉经济全面发展的必然抉择。

2 永嘉县服务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分析

永嘉县服务业集聚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现代服务业集聚仍然是永嘉县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总量不足、层次不高、融资不畅、体制不顺、区域不协调、重点投资分散等问题较为突出,阻碍了永嘉文化经济发展。

(一)结构矛盾仍很突出,要素制约比较严重

1、从GDP比重和产业体系来看

从2016年永嘉县三次产业内部占比来看,工业仍是推动永嘉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服务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批零商贸、交通运输及邮政业、房地产等传统服务行业为主,而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新兴行业的比重、附加值、层次和科技含量均较低,呈现出传统行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从产业体系来看:永嘉县的生活性服务业比较发达和活跃,几乎覆盖了社会各个领域,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政府引领的力度也不够,尤其是在生产资料供应、仓储物流、科技研发等方面非常薄弱。

2、从生产力要素制约方面看

一是土地要素制约严重。永嘉县平地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除去农保地和防洪排涝、水源保护等用地,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很少。沿瓯江地区的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进一步挤占了服务业发展空间,楠溪江中上游开发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约束较强,开发空间有限。二是资金要素制约很大。从服务业项目建设来看,全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需求非常大。

(二)现代城市支撑不够,有效需求发展缺乏

从永嘉产业分布来看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仍然集聚在沿江乡镇,而永嘉山区仍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山高路长,人员居住分散,城镇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服务业的发展。另外,永嘉县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经济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相对有限;永嘉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省、市有较大差距,居民消费能力有限,消费结构升级进程较慢,服务业发展缺乏有效需求。再加上永嘉县紧邻温州,特别是瓯北、三江等县域经济发达地区,距离温州市区较近,服务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吸纳了永嘉服务业消费需求,导致永嘉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

(三)产业层面拓展不足,认识层面缺乏重视

永嘉县服务业集聚的领域还主要是物流、批零、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存在简单“集合、扎堆”现象,信息化程度不高,整合度不够;而信息软件、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普遍规模较小、集聚度低、引领带动能力弱。在认识层面,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等现象,缺乏“三规合一”协调机制,重复建设、同类竞争问题比较突出。另外,我们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不够,导致部分服务业集聚区聚效应不强。

3 永嘉服务业集聚发展若干建议

(一)宏观层面

1、加强基础研究

建议借鉴广东、上海等市做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科研院所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发展问题的研究;在建设集聚区前,应对是否具有可供集聚的要素、集聚区承担什么功能等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调整发展布局和结构,制订规划和措施要与国家产业规划和政策相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2、强调规划引导

立足实际,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强调规划引导,科学选定亟待集聚、能够集聚的服务业领域;坚决推行“三规合一”,优化空间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一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投资项目库,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endprint

3、优化运作模式

科技创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新型专业市场等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任务重,建议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总部基地、文化商旅综合体等集聚区涉及较多商业地产开发,建议适用企业主导模式。物流园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个体差异较大,可以灵活选择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模式。部分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集聚区可采用政企共管模式。

4、加大扶持力度

抓紧实施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认定培育工程,给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先行先试等扶持政策。抓住国家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遇,支持信息软件、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引进专业化服务业园区运营团队,构建人才洼地,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对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商贸、创意研发、楼宇(总部)经济等六大服务行业集聚实施“一业一策”的政策措施,制定相应的土地、资金、人才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努力破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要素制约。

5、推进创新工作

通过服务业集聚的品牌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做大做强一批服务业龍头企业,加大力度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品牌、技术、体制创新。设立服务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创新奖,通过税收支持、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企业创新工作宣传力度。灌输、培植服务性企业创新意识,并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申报相应奖项,全面推动我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速、提质。

6、完善工作机制

按照放开搞活的原则,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优化执法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落实好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服务业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重大问题研究等,逐步形成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专项资金监管机制、统计考核机制。

(二)操作层面

1、重点突破

立足资源特色、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产业。着眼于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民生质量提高的要求,确定在今后一段时期,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研发创意和中介服务等七大产业为重点,通过“抓典型、抓试点、抓项目”来打破现有服务业发展滞后局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推进体力型传统服务业向智力型现代服务业转型。一是抓一批具创新、含技术、可示范的现代服务企业典型。二是抓一批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三是抓一批产业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联动力度大的服务业重点项目。

2、核心打造

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核心,以有限的资金和土地重点打造“三核”,即瓯江北岸城市带综合服务业集聚区核心、“两城”新型城市化服务业集聚区核心和沿山生态旅游服务业集聚区核心,全面带动附近地方服务业集聚,带动全县服务业集聚。积极打造重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积聚区、商务发展集聚区、文化休闲集聚区、综合服务业集聚区等。

(1)瓯江北岸城市带综合服务业集聚区核心

瓯江北岸城市带综合服务业集聚区核心以瓯北三江为中心,带动桥头、桥下、金溪、乌牛重点开发。

瓯北以新型城市化建设为引领,以时尚品牌引领区、生态休闲联动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商住功能向104国道以南、东瓯大桥以东区域集聚,全力推动服务业集聚。延伸发展创意设计、现代物流、产品展示等生产性服务业并使之集聚。加快推进双塔路综合商业街建设,引导商业业态结构调整,形成片区性商业集聚区,打造现代商业集聚区。三江打造城市休闲商务区。加快集聚高端商务、研发设计、总部经济、都市休闲、现代居住等高端要素,特色延伸温州滨江商务都市休闲功能,错位补充黄田高铁新城高端商务商贸功能。桥头,打造国际服装辅料之都、永嘉时尚品牌购物目的地服务业集聚。桥下,打造中国教玩具综合智造城。金溪,打造东瓯休闲绿谷服务业集聚区。乌牛,打造水乡时尚智造星城服务业集聚区。

(2)“两城”新型城市化服务业集聚区核心

“两城”新型城市化服务业集聚区包括上塘中心城区和温州北高铁新城,打造沿江与山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新型城市化服务业集聚区核心。

县城上塘打造行政中心服务业集聚区。县城上塘做为全县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依托人口集聚优势,着力培育公共服务业、高端生活性服务业两大主导产业,打造县域政治文教中心、生态宜居精致县城和全县旅游接待的重要基地。

温州北高铁新城打造文化展示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杭温高铁温州北站,谋划布局现代商贸、商务办公、时尚制造、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业态,努力打造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全市旅游集散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成为温州文化展示的新窗口。

(3)沿山生态旅游服务业集聚区核心

坚持产镇融合、区域联动,按照地域相连、产业互动、功能互补的原则,强化“产业跟着定位走、项目跟着产业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导向,精心打造山区五大组团,努力实现资源互惠互利、设施共建共享的抱团式、共赢式、差异化发展。

岩头、枫林2镇建设文化旅游服务业集聚区。沙头、大若岩2镇建设休闲养生服务业集聚区。岩坦、溪下2乡镇建设源头生态服务业集聚区。鹤盛、云岭2乡镇建设森林度假服务业集聚区。碧莲、巽宅、茗岙、界坑4乡镇建设农旅融合服务业集聚区。

参考文献

[1]中共永嘉县委、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嘉县“一带两城五组团”发展布局实施方案》的通知 永委发【2017】40号.

[2]李惠娟.国外服务业集聚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7).

作者简介

林雪川(1977-),男,汉族,浙江永嘉人,硕士,中共永嘉县委党校教务科长;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地方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聚服务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