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

2017-12-07龚丽辉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措施信息化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资料所保存的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图书资料储存与管理所需的空间、人力等资源较大,管理相对难度较高,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常常出现管理质量底下的现象。事实上,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模式早已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文章以图书资料管理为核心展开探讨,以当代社会的信息化为北京,对图书资料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做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方法;措施

1 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知识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图书资料作为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传统途径,在当今仍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现状来看,图书资料管理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进行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模式与方法——将图书资料的保管作为管理的重点,严重忽视了读者对于知识与信息的不同需求,使得图书管理的工作的意义大打折扣。具体来看,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图书资料管理意识薄弱

从一定程度上说,图书资料属于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料,但这一重要性在许多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中并没有被意识到,由于对待图书资料管理思想上的偏差,导致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及相应的管理层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最终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质量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2、图书资料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图书资料管理一般由图书馆等专门单位进行工作,大多数管理过程均属于封闭式,管理理念沿袭传统,图书资料仅仅作为等待读者主动获取的一方,管理理念与当今社会的需求相比呈现出较为落后的现状,这就直接导致管理模式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满足时代对于知识与信息的需求。

3、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图书资料管理是一项局部与整体关系紧密的工作,其系统性的保障依赖于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因此,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应当尽可能完善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此,才能保证图书资料管理过程科学、高效地进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不在少数,有些制度在建设时即存在了重大问题,制度的不健全、不科学使得图书资料管理过程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图书资料管理的质量。有些图书管理制度虽然建立并执行,但其在执行力的约束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实际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过低,使得整个过程呈现半瘫痪状态。

3、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图书资料大多以纸质形式存在并进行管理,这一特点在管理过程中带来相应的不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图书资料随之增多,纸质资料的保存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资源,在管理场地方面要求将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纸质资料的保存与管理需要对存放地湿度、温度、虫害、防盗等因素做出相应的控制和监控,这些工作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无力等种种资源,提高了图书资料管理的成本。除此之外,图书资料的管理需要在保存的基础上实现有序管理,由于纸质图书资料不具有智能性,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随着资料的增多,这一工作进行的范围与难度相应增加,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多。

2 基于信息化背景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探究

1、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相应管理部门领导是这一工作的核心人物,想要实现并推进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层起到重要的决策与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应当从领导层做起,领导应当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冲破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桎梏,积极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意识。具体来说,领导层应当就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与信息化下的新管理模式加以熟悉和對比,充分认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运作模式与优势,成立相对专业的核心领导层,组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领导层还需指导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推进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同时,制度是保障工作运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管理方法的改革,相应制度应当做出调整甚至重建,领导层应针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建立一套相适应的制度,并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不断修缮。

2、提升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进行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基层人员是这一管理模式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将直接影响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最终质量。因此,提升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当从筛选与培训两方面进行把关。一方面,在招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员时应当重视对应聘者的素质筛选,打理引进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提供有力动力。另一方面,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单位应当组织内部培训,对每一位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与非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模式、操作,图书资料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等。通过这些内部培训,旨在提高每一位基层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进而整体提高图书资料管理质量。

3、建立标准的图书资料数据库

在信息化背景下,标准的图书资料数据库的建立与运行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环节。因此,首先在图书资料数据库的建立方面图书资料管理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充分投入人力、物力、时间等种种资源,尤其需要对现代媒体及相关信息技术的投入格外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资料数据库。其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应当在图书资料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打破以往“重在保存”的模式,对社会各方面的综述、索引等可搜索项目加以相应的 整理与规划,并对它们进行相应的精细化处理,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与实践性。再次,图书资料数据库的建立是保证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将这一平台的网络速度相应提高,扩平台的传播面,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丰富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便于读者查阅和使用。

4、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保障机制

由于目前图书资料管理的保障机制的欠缺,我国部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出现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因此,想要整体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应当相应提高保障机制。首先,政府应当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扶持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对其做出相应的约束,尽量避免和减少在图书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地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情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和解决。其次,图书资料管理是一项受益深远的工作,政府应当予以相应的经费支持。就目前情况看,政府的经费远远无法满足图书资料的正常管理与丰富,因此,国家应当相应提高经费,帮助相关单位更好地进行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管理单位可适当的与周边的单位进行合并,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模式亟待改革,笔者立足社会发展与我国现状,就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提出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提升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标准的图书资料数据库,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保障机制四点建议,旨在为我国未来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文忠.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J].科技展望,2016,26(31):229.

[2]刘廷春.探究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J].才智,2015,(11):349.

[3]陈雁.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5):285.

作者简介

龚丽辉(1973-),女,湖南岳阳人,馆员,本科,湖南理工学院数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措施信息化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