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017-12-07张牧笛
张牧笛
◇ 留学英伦(3) ◇
有一次,我和一个30多岁的德国网友聊天。我问他对英国的食物怎么看,他说16岁那年他曾到英国访学,住在一个寄宿家庭,吃了一周地道的British food,从此他再没去过英国。
来到“黑暗料理之国”已有3个月了,我开始想念中国,想念中国的美食,但是不知不觉间,我竟也可以像一个普通的英国人一样,走在冷风呼啸的街头,一边吃着冰冷的三明治,一边急匆匆地赶着去上课了。
花房,菜地与蜜蜂巢
早上6点,在闹钟持续不断的鸣声中,我迷迷糊糊地醒来,意识到今天将是我到Organic Market Garden做志愿者的日子。第一次得知这个活动是在学期伊始,各个社团与公益组织都在紧锣密鼓地纳新,每次我从校园里穿行而过都会接到一沓传单。在千奇百怪的印刷品中,我发现了一张绿色的传单,是那种让人一眼看去就会喜欢的绿色,我几乎立刻就想到了春天、蔬菜与树叶。或许是被传单的简洁美所打动,或许是被那一片绿色所吸引,我决定加入Organic Market Garden这个绿色农场。
早上7点,我准时来到学校的正门集合,在那里见到了同行的志愿者们:一对哥伦比亚夫妻,一个卡塔尔男生,一个法国男生,以及一个泰国女生。带队的是一个白头发的老爷爷Jon,他是绿色农场的经营者与管理者。等所有人都到齐了,Jon领我们登上了minibus,驱车前往农场。
路上,我和法国男生Clement坐在一起,他是农学院的学生,专业是鸟类研究。开学第一天,他们整个班就被带到了一个小岛上修习鸟类鉴赏课,在那里度过了半个月的“鲁滨逊时光”。岛上没有住民,没有网络,每天的食物由老师坐船送过来。似乎是看出了我眼神中的艳羡,他笑了笑说:“觉得还不错是吧?在这门课上,我背了1000种鸟的英文名。”
大约30分钟后,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这里已不见都市的痕迹,放眼望去只有大片的牛羊,红色的砖瓦房,树木与湖泊。在Jon的带领下,我们从两个牧场中间穿行进去,刚下过雨,道路有些泥泞,我们小心地躲避着牛粪,又险些被芒草割伤。这样走了五六分钟,终于抵达了Organic Market Garden。
在一个白色的砖瓦房里换好长筒雨靴,又带上劳动工具,我们跟着Jon进入农场。农场里满目绿色,暖房里分门别类地种着水果、蔬菜和花卉。菜地刚刚播种过,此时已冒出了浅浅的嫩芽。几只高地牛正漫不经心地低头吃草。打牛棚经过的时候,Clement十分谨慎地脱掉了他红色的外套,塞进背包里,还让我把红围巾也摘掉。我取笑他斗牛节目看多了,不想话音刚落,一头高地牛三步并两步地就朝我冲过来。我一边尖叫,一边飞快地把围巾扔了出去。
我们的工作是建造蜂巢和灌溉作物,六个人被分成两组,我、Clement还有泰国女生Mink被分到灌溉组,而卡塔尔男生和哥伦比亚夫妇进了蜂巢组。灌溉用的是一条几十米长的橡胶水管,我在那边拧开了水龙头,而Clement这边的喷头却迟迟不肯出水。就在他查看喷头的一瞬间,喷涌而出的水流将他浇了个透心凉。Mink赶去帮忙,一脚踩在了耙子上,耙子的柄头弹起来,重重地砸在她的脸上,一时间哀嚎遍野。在Jon的帮助下,我们勉强地完成了任务。看着大家灰头土脸的模样,Jon大笑起来,说是时候给我们一点奖赏了。他递给我们一人一个纸袋:“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吧。”大家立马扑向四面八方的蔬菜。
这天晚上,我用采摘来的黄瓜做了一个炒菜,还做了一个汤。我觉得心里边有一片绿色在悄然生长。
在电影专业开设的3门选修课中,我选择了纪录片。班上和我一起选修这门课的只有William。我们的老师名叫Ian,是个留一头长发,颇有些不羁的中年大叔。
纪录片课的第一个作业,是要我们拍摄一个3分钟的短片,尝试着用声音来塑造意义。我想了不少拍摄方案,比如去人迹罕至的公园里记录流水的声音。那天我走在纽卡斯尔最繁华的步行街上,见到一个中国男生站在路边唱朴树的《那些花儿》,他连个话筒都没有,就这么一直低着头唱。坦白地说歌声一般,但那种专注的神情打动了我。一曲唱罢,我过去问,可不可以拍一段他唱歌的视频,他点点头,不看我,也不讲话。这时从路边的什么地方跑出来一个中国女生,小心地将我拉到一边,她是这个男生的朋友,原来他得了抑郁症,医生建议他多与人接触,而男生唯一的爱好就是唱歌,于是她就陪他来街头表演。女生请我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拍,以免对男生造成太大的精神压力。
拍完这一段,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关街头艺人的短片。此后的日子,每天一大早我背上摄像机和三脚架出门,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我拍摄了一个年轻的乐队组合,两男一女,两把木吉他,每当有人往琴盒里投钱,他们都会笑着点头。还有一个名叫Sam的美国小哥,他靠着搭便车和卖唱,一路流浪到了英国,他的终极目标是环游世界一周最后回到美国。当他轻声唱《哈利路亚》的时候,我觉得连霓虹灯也变得温柔了。还有一个吹笛子的头发卷卷的小哥,活泼得像个十来岁的少年,一边吹一边满街跑,逼得我只好将机器扛在肩头追着他。拍摄结束,我给了他一英镑,他开心地拥抱了我,说这是他今天的第一笔收入。
去剪辑室剪片子的时候,我遇到了William,我告诉他这几天我都在街上,和街头艺人交朋友,他说他知道,还在我的短片中友情出镜了。我在素材中一番寻找,真的见到从吹笛子的小哥身后匆匆走过一个熟悉的身影,即将走出画面的时候,突然转过头来做了一个鬼脸。
双喜楼的酸甜苦辣
在英国渐渐安定下来,经朋友介绍,我开始了双喜楼的打工生涯。说到双喜楼,这大约是纽卡斯尔历史最悠久的中餐馆之一了。打工的时候,我常会遇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感慨万千地抓着我的手讲述当年餐厅的故事。
双喜楼的创始人是从广东过来的,因此主打粤菜和粤式点心。一开始决定要做这份工作,是抱着体验生活顺便赚点零花钱的心态,但我很快发现,工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拿最基础的给客人送菜单来说,如果来的是中国人要给中文菜单(如果是广东人还要多给点心单和茶水单),来的是外国人要给英文菜单。出餐更是麻烦,单是点心的酱汁就分了10多种:小笼包要配醋,鸭丝卷要配极汁,春卷要配鱼露,萝卜糕要配辣椒酱,奶黄包要配炼乳……刚开始我不是把醋和极汁搞混,就是把辣椒酱拿成辣椒油,常被经理骂得狗血淋头。
在这里打工的大部分是学生,经常和我搭班的是一个叫作Arthur的马来西亚男生。他是金融专业的本科生,然而一次买单时我从他身边经过,听到他一边找钱一边喃喃自语:“20镑减去14.5镑……找您6.5镑。”
双喜楼的厨师基本来自广东和东北,负责带我的阿亮师傅是东北人,基本上不会说英语,但和老外打交道却从不犯憷。一次和他去超市采购,发现放牛奶的冰柜空了,他立刻拉住店员指着冰柜说,milk。店员跟他解释说冰柜坏了,牛奶放后边的冷库了。他听不懂,却拍拍肚子一个劲儿地说hungry。
阿亮師傅独自一人来英国打工快5年了,他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除了健身和听凤凰传奇,没有其他爱好。一次他打开手机给我看他儿子的照片:“不知道他长多高了。等你有一天成名了,来拍拍我们的故事吧,也让我当一回主角,到时候,我儿子肯定要崇拜我。”
工作是辛酸的。上班不过两周,我的脚腕就肿了起来。微信上有一个计步功能,那时我每天的步数都是朋友圈的第一名。端过几次大盆水煮鱼之后,我的指关节也开始肿痛,每天都要随身携带云南白药喷雾。痛得受不了了,就去更衣室里喷一下。偏偏那段时间我还频频出错,赔了好几次钱,有一次不小心把可乐洒在了客人身上,客人不依不饶,最后经理赔了一瓶香槟才算了事。生平第一次,我被骂得躲进厕所里大哭了一场。痛定思痛,我决心辞职。听了我的委屈,Arthur叹了口气:“其实Kelly姐(经理)也不容易,她女儿住院了,她这周上七天班,都没时间去陪护。你走了之后,肯定会想念这里的音乐。”
Arthur指的是双喜楼里循环播放的邓丽君专辑,从早到晚地听那几首歌,我连刷牙都开始不自觉地哼起“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而Arthur说他连做梦的背景音乐都是《甜蜜蜜》。被他这一番话逗笑,我的心情开始好转。阿亮师傅正好从厨房探出头来,问我们要不要吃新鲜出炉的流沙包。趁着没人,我和Arthur一人一个分吃完,我竟忘了辞职这回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