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炉烹茶,做个温文有礼的大雅君子
2017-12-07小鱼
小鱼
午后,一场雷阵雨过后,阳光冲破云层照在明净的教室玻璃上。操场上,一个灌篮成功的男生被队友们高高举起,一个短发的女生正脚踩着轮滑鞋灵活飞驰,一支手持无线电测向机的小分队正在进行一场“猎狐行动”……还有一群人,他们喜欢坐在古香古色的茶室里泡上一壶钟爱的茶,细细品尝其中的滋味。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古代,文人以茶激发文思,道家以茶修身养性,佛家以茶解睡助禅,于是慢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在选茗、择水、烹茶的过程中,人们与自然山水结为一体,接受阳光雨露的恩泽,化烦恼为青烟,求得明心见性回归自然。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清雅茶艺坊,感受属于他们的清幽雅境。
喝茶是一种艺术
茶艺坊社长魏珍热情活泼、落落大方,主动向我介绍清雅茶艺坊的建立过程和日常活动,领袖范儿十足!
据魏珍介绍,2016年3月初,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贯彻学校“各美其美——让每一只雁儿飞翔”的办学理念,成立了清雅茶艺坊。
近来茶艺坊参与了四个重要活动:2016年11月2日,接待“走进身边的好学校”百名城关区中小学校长观摩团和庆阳市中学校长观摩团来学校观摩;2017年3月,接待美国5位校长与学校开展“拓展国际视野,开启智慧课堂”中美教育交流学习,同时开展了家长进社团观摩的活动;2017年4月,参加了学校第十届校园艺术节表演;2017年6月,参加了由雁南街道主办的“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艺汇演。
除了帮助老师管理茶艺坊日常工作,魏珍对茶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说:“喝茶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能让人举止高雅、品格高尚。在茶艺坊,我学习到了识茶、品茶、奉茶的知识,我将为传承中国茶文化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身披华服,梦回古代
刘莎是个长相清秀、文静内敛的女孩,脸上总挂着淡淡的笑容,像一杯绿茶,给人甘甜清雅的感觉。
入社一年以来,每节茶艺课、每场演出和每次接待活动都让刘莎印象深刻。她说自己最喜欢穿汉服,每次演出前,她都会细心装扮自己。汉服比现代的服装要繁杂得多,发型也要特别设计,但刘莎一点儿都不觉得麻烦,装扮时的每一个细节她都格外上心,直到对镜中的自己满意为止。“每次穿上汉服,就感觉自己身在古代。”刘莎笑着说,可见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刘莎还说,每次将自己精心泡好的茶端给别人时,最令她感动的往往不是对方的夸赞,而是一句“谢谢”。一杯茶往往蕴藏着泡茶者的良苦心思,从选茶、煎水到冲泡,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握时间和用量,短短几秒钟的奉茶过程则是人与人发自本心的交流,而此时的一句“谢谢”是感激,是敬意,也是认可。
将朗诵与茶艺相结合
在茶艺坊的教室里,几名男生安静地坐在后排,其中一名叫孫泽东,是个高大帅气的阳光男孩。
跟他聊天时才知道他原本不是茶艺坊的成员,入校时他参加的是朗诵社,第二学期由于对茶文化特别感兴趣,于是决定转入茶艺坊。之后,除了和其他成员一起学习茶艺知识外,他还负责演出时的朗诵任务,也因此背诵了不少有关茶的古诗词。
在老师的提议下,孙泽东和两位成员一起现场朗诵了《诗经》中的名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伴着悠扬的古筝演奏,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涓涓的流水和随风舞动的芦苇,也许这就是茶艺坊杨老师一直倡导的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意境吧。
为父母沏一壶茶
七年级(7)班的陈希睿加入茶艺坊的时间不长,但进步飞速,是老师和成员们心目中下一任社长的最佳人选。
自从在茶艺坊学习了泡茶功夫,陈希睿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在家中,只要有空闲时间,陈希睿就会为全家沏一壶茶。虽然是在自己家,但她还是严格按照学习到的泡茶工序操作,奉茶时也一丝不苟,举手投足之间都是一派典雅淑女风范,令父母欣慰。
“其实我以前特别能闹腾,经常会闯点小祸。自从接触了茶艺,在老师的调教和茶艺坊氛围的熏陶下,我变得沉稳了许多。”陈希睿说。
当一片片小小的叶子遇上滚烫的水,茶香便会缓缓飘出。陈希睿也如一片茶叶,因为茶艺坊的“冲泡”,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温暖人心。
杨老师说:“将茶带入生活,对家人、对自己皆有益。”清雅茶艺坊始终秉承着弘扬国学与茶文化的宗旨,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染茶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养成宠辱不惊、宁静致远的心境。“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在茶艺坊,不仅仅是杨老师,大家都找到了志趣相投的知音。endprint